日本神奈川縣的大和實驗室—ThinkPad的誕生之地,它依然座落于IBM園區內,與IBM的其它研發大樓比鄰而居。只不過,在2005年聯想收購該部門后,大和實驗室已經換上了Lenovo標識。
除此之外,這里的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時間如同凝固一般:無論美國人或日本人,清晨,西裝革履、神態嚴謹的實驗室員工都會在大堂互相鞠躬致意,隨后匆匆消失在大樓內。18年前,這里是IBMPC著名的ThinkPad秘密工廠,包括內藤正在(ThinkPad之父)在內的工程師們,對于“ThinkPad”傳統有著高度認同和執著,數十年如一日。
大和實驗室創造了ThinkPad,并掌管著它的一切—這是猶如猶太人信奉十誡般確定的事實。
但是大和實驗室一貫的神秘高傲,在近3年內受到了外界強有力的挑戰。在過去的十八年里,ThinkPad被無數大型商用客戶,太空站、宇航員等特殊定制用戶所贊譽。但當筆記本電腦成為大眾消費品后,ThinkPad所踐行的嚴苛標準和一成不變的顏色與形象,被消費者抱怨為“乏味”。更為糟糕的是,高成本的精耕細作流程似乎也和潮流社推出新品的周期不再匹配。
一邊靠十幾年如一日幾近頑固地踐行著“不變”的標準,來贏得最鮮明的品牌印象,一邊要向大眾口味靠攏,ThinkPad究竟如何跟上潮流的步伐?
答案或許就蘊藏在2010年聯想推出的顛覆性的ThinkPad Edge系列和100e系列產品中。這是ThinkPad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彩色筆記本和上網本。
“筆記本電腦市場的快速增長點已經轉移到中小企業和個人了,這意味著ThinkPad系列必須有針對他們開發的產品。”聯想日本大和研究室高級總監橫田聰一告訴《環球企業家》。對于把“不變”作為精神內核的大和實驗室來說,需要邁出相當艱難的一步。
“在IBMPC時代,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橫田聰一補充說。
當挑戰來襲
“我們的T、R、S等經典系列還是會保持黑色的傳統風格,這是不會變的。”大和實驗室負責人內藤在正對《環球企業家》說,“至于Edge和100e,是屬于追加的系列,在追加系列中我們會做迎合外界潮流的嘗試。”
在ThinkPad Edge系列的設計中,白色和紅色的外觀以及側邊的金屬邊是追求潮流的體現。“這種元素我們要時時變動調整,以三個月或者一年為周期,”內藤強調:“但是ThinkPad的經典系列是我們的本質,這些是不變的。”
對于今日之大和實驗室來說,在變與不變中保持平衡是一個像走鋼絲般頗為微妙的工作。
一方面,ThinkPad經典系列沿襲的傳統已經保持了十多年,擁有大量鐵桿粉絲用戶,在這一部分用戶群中,是ThinkPad的規則在主導市場。ThinkPad迷們對于其名字如何誕生、形狀和顏色如何固定、和一些在特殊行業發生的小故事都津津樂道。這種傳奇色彩,是大和實驗室長年推行傳統和標準化積淀的財富。另一方面,如果要添加時尚和新穎元素,就意味著大和實驗室必須走出過去的圈子,去了解新的消費群體。
“我們在研發Edge和100e系列的時候,特別重視來自中國市場的調研數據。”大和實驗室產品開發經理田保光雄告訴《環球企業家》:“因為現在中國市場成長的非常快,中國顧客的意見也更加具有代表性。”
即便如此,在彩色ThinkPad的醞釀過程中,市場帶來的改變因素仍舊需要與傳統進行博弈。
ThinkPad的主旨是簡約、無多余架構、重視手感和觸覺、統一的LOGO和作為鼠標使用的著名紅點。彩色ThinkPad 所有的設計和創新目前都是在這五個傳統框架下的改良。這種做法可能會讓崇尚酷炫設計的年輕設計師們大為光火—在大和實驗室的歷史上,諸多天馬行空的設計想法,終因不符合傳統框架而被舍棄。據說,有設計師拿出過非方形的筆記本設計方案,這與ThinkPad“黑方塊”的形象相去甚遠,最終未被采用。
“在我看來,設計的基礎就是可靠和可信賴,”大和研究室設計經理高橋智之說:“因為設計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很重視經過長年研究得出的統一和高水平的風格。”
然而,現在看來,ThinkPad Edge和100e系列在與傳統的較量中已獲小勝—金屬邊的設計和筆記本材質、鍵盤的變革已經顛覆了兩個傳統。
有所執
大和實驗室一直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研發體系,從ThinkPad的方案設計到研究人員的尋找,均由實驗室來完成。一臺ThinkPad出爐,需要在大和實驗室接受數道傳統“檢閱”:在抗震抗沖擊實驗室、環境實驗室、音響實驗室、電磁波實驗室和耐久實驗室的各項測試中達到ThinkPad的基本標準,才算是合格。
在抗震抗沖擊實驗室,每臺測試的電腦需要在震動器上連續不斷震動3天,再測試軟硬件是否依然有效工作。這樣做的原因是,早年ThinkPad曾經在美國高中生用戶中出過很多問題。美國高中生喜歡把電腦和大堆的書以及字典背在一起,騎車上學,在自行車的顛簸中,書籍與電腦互相撞擊,很容易損壞。大和實驗室專門針對這種情況開發出了模擬自行車的顛簸儀器。而在落體實驗中,實驗室的標準是,設定ThinkPad在70公分高的桌子上摔下來,在開機狀態下仍然保持完好無損。
針對所有筆記本電腦設計者都十分頭痛的散熱難題,大和實驗室發現,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外部灰塵和絨毛的進入阻礙了散熱風扇的工作—這是散熱功效下降的罪魁禍首。于是,大和實驗室定期購買各種灰塵和粉塵,在特定儀器中模擬成漫天飛雪的灰塵運動狀態,工程師們在ThinkPad的進氣口處會罩上一層網,可以防止灰塵微粒的進入。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成功阻礙了灰塵,才是通過了防塵測試,從而使得散熱效果達到最佳。
另外,大和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也不斷從生活中獲得各種啟示,來進化ThinkPad的堅固性。比方,利用貓頭鷹夜間飛行悄無聲息的生態,研制出貓頭鷹羽毛狀的散熱風扇,這種風扇在散熱的過程中噪音很小;針對鍵盤防水問題,他們從日本傳統房屋的排水管設計里得到啟發,在筆記本內部設計了一個排水系統,能有效阻止水珠進入鍵盤。
在聯想集團內部,如何管理和使用好ThinkPad這筆PC時代先行者的財富,一直是個富于挑戰性的管理議題:大和實驗室一絲不茍的研發流程和精耕細作的管理方式需要花費高昂成本,一直以來,他們都拒絕向損害品質的所有節省行為妥協。
“聯想曾經在大和實驗室的高昂投入上猶豫過,不過最終他們還是更看重ThinkPad的品牌價值。”聯想集團內部的一位工程師告訴《環球企業家》。聯想已經嘗試在高投入和短周期內收到相應回報中尋求平衡—ThinkPad Edge和100e系列的誕生便是這類博弈的成果。
在大和實驗室眼里,這種堅持與聯想尋求的長期競爭力并不沖突。流行風潮的變幻不足以撼動經典,人們對潮流與外觀的追求最終還將落在質量與信任之上。在長年累月近乎偏執的堅持中,大和早已創造出了自己獨有的競爭方式。
“正因為大和的精耕細作,使得ThinkPad具備其它品牌沒有的競爭力,”橫田聰一說,“如果某一天,這種差異性不存在了,那么我們反而要擔憂大和的未來了。”
抗震抗沖擊實驗室
把筆記本放置于一個不停震動的臺上,大約要震3天,還有一個沖擊裝置,從上往下有一個力沖向筆記本,力道大約是筆記本從70公分高的桌上落下
環境實驗室
把筆記本放置于高溫、低溫、高濕度、低濕度等各種模擬氣溫環境的測試,測試筆記本在零下40度到零下70度之間環境下工作狀況
音響實驗室
為了測試筆記本電腦運行時的噪音。把筆記本置于靜音、噪音實驗室測試。半無聲室除地板外全部為像磚墻一樣的吸音材料。
電磁波實驗室
地下一層設置的電磁波暗室,用兩根360度大型天線來測試筆記本運行時發出的電磁波。由于筆記本電腦有200多個零件,因此其電磁輻射異常復雜,一個微小的設計變更都有可能改變其輻射水平
耐久實驗室
測試ThinkPad耐久程度。開關實驗用機械手不斷從各種角度和各種力量進行筆記本屏幕的開合,連續4天。壓力測試要保證普通女性可以站立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