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經濟也是下滑的。有人問劉永行:"經濟危機對你影響是什么?"他說:"我真的希望經濟危機多持續半年。"理由非常簡單,他說:"其實金融危機一來,我們就發現我們利潤下降了,但是競爭對手下降得更厲害,我們盡管利潤下降,但還是賺錢的,而競爭對手變成虧損,虧一年可以承受,虧兩年很危險,虧三年就干不下去了。其實金融危機可以幫我們清理市場,讓注重管理、注重效益的企業成為市場主力,經過金融危機洗禮,反而過的更好。"他是這樣反潮流的思路。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給我們帶來什么機會?我列了九條,大家可以看一看。
第一,原來不是你的客戶可能成為你的客戶。金融危機的來臨導致很有意思的現象,金道公司服務的客戶,像摩托羅拉、花旗銀行那樣的大公司,為了節省成本,逐漸把IT服務在亞太區的點收縮,放到哪里去?放在中國,因為中國比較大,比較便宜。因此,原來沒有的客戶有了,原來小的客戶變大了,我們一定要睜大眼睛看這樣的機會。
第二,任何一個老客戶好好挖掘都能挖掘出來非常好的內部市場。你在任何一個客戶身上到底拿多少錢,你拿到的錢跟花在這個客戶身上的錢比一比,你占到多少份額?我相信很多企業占的不是很高。這個時候有非常大的空間,因為這個時候競爭對手搖擺不定,你的客戶開始懷疑,將來誰能給我供貨。如果你這時候表現的好,站住腳把對手擠走了,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能全都做到了。
第三,原來不是你的市場可能成為你的市場。中小企業也可以兼并一些公司,你也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你資金豐厚,也許是出手的機會,擴大你的力量,把別的企業收購過來。
英國最近一段時間金融市場變化非常大,好多銀行出現問題,其中一家叫Halifax-Bank的銀行面臨破產,英國第五大銀行LLOYD花非常少的錢,而且政府給他們很多擔保、承諾,就把它收購了,收購之后成為了英國最大的銀行。
第四,原來不是你的企業可以變成你的企業。
第五,你原來想要的人,可能現在得到了。老板非常想得到的人,現在跟他談一談,他可能愿意動了。我在德國的同學,你原來挖他或者請他,請不動。因為他那邊工資也不低,而且很穩定。現在他們開始找工作,因為西門子要裁10%的人,環境變了,你的機會完全不一樣了。
第六,這個時候是每個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機會。前面提到劉永行的例子,經濟危機大家沒有利潤,他有利潤,因為他在那之前做了一些調整,把效率做了很大提升。
他講過一個例子,他在上海的一個工廠,在92年到96年每年增長100%,那個時候他知道每個公司至少富余50%的人,花的錢至少有1/3是浪費的,但他不去管,因為那是擴張時期,如果管了,會影響速度,他很聰明地意識到,擴張不會永遠繼續下去,在96年金融危機到來之前,他清理了不合格的工廠、不合格的人員,把每個人的效率提高50%。所以,等金融危機來的時候,習慣大手大腳的企業死了,他的企業活了。這時候你做提高效率,比平時容易得多,因為你平時沒有時間做,那邊客戶排著隊拉你的貨,你哪有時間管誰效率高點低點,而且在那個時候推提高效益,推不動,大家都不認同,現在推,大家會認同。
第七,這時候是企業降低成本的機會。金融危機有很多理由把各種成本降低下來。降低成本其實也是提高效益的另外一個方面。
第八,我在南方碰到很多這樣的企業,做外貿掙了不少錢,這兩年外貿不景氣,而且覺得外貿不是長期的業務,停下來,做什么?這時候可能是你進入新業務的機會,因為有太多公司面臨危險。
最后一條,可能是企業轉型和重生的機會。原來想做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反倒可以做了。
按照杜拉克的說法,其實風險有兩類,日常的經營風險我們天天可以看到,這里邊又分成兩種,可以承受的經營風險和不可以承受的經營風險。我要不要投資新的地方,要不要買那塊地,要不要蓋新廠房,你必須問自己,做這件事情是不是你能承受的,如果不是,你不要做。最有意思的風險,就是你不做一件事的風險,這個往往一般人不會想。做決策的時候,這個有風險,風險大我們不做,但是我們沒有想不做這個事情風險怎么樣。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西門子前總裁他到處講:"你不去中國的風險遠遠大于你去中國的風險。""你不去中國你將來倒大霉。"事實證明,西門子前總裁說的是對的,我看到太多德國企業被中國救了。一個原來做印刷紙的小公司,如果沒有跟紅塔山合資,每年有幾個億利潤,這個公司早就死掉了。就連德國大眾那樣大的公司,如果沒有中國的利潤,這幾年可能是不賠不賺的。
所以,我也想借著這個提醒大家,現在有經濟危機、有風險,但不要過分削減銷售和營銷上的投入。不要說因為花錢最多的就是銷售方面、營銷方面,現在不行了,我得把這個錢砍掉,盲目一刀切都切掉,你不做銷售投入可能對你危害更大。
做個簡單的總結,老板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所在行業、所在國家、所在地區的天下大勢是什么?
我的建議是:做老板的要花點時間研究大趨勢,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專家,不要相信媒體。金融風暴,我們需要規避風險,抓住機會,很多機會是一閃而過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