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次事件而言,毫無疑問,富士康是采用了“一貫”的處理方式,郭臺銘所說的“最規范”也許就是梁文道所揭露的“管理月經”相類似。梁文道說:某些地方的工廠也常發避孕藥給女工,其目的也是為了控制月經,減少月事引致的工作效率下滑,看來除了血汗工廠,還有不準流血的工廠。
自從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發明了科學管理,企業就將其視為“臬圭”。但對于經常因為“管理最規范”而弄出人命的富士康,郭臺銘在豪言的時候,是否需要反思呢?再說,類似于“拉屎不超過幾分鐘”的規定,不準“來月經”等等此類的規定,是否違背自然規律,違背人性呢?科學管理的威力筆者不再贅述了,有太多的例子:福特的流水線、海爾的“清日高、日事日畢”,可口可樂的終端八步驟等等。凡事都有兩面:有利必有害,所謂“利害”嘛。對大中型企業來說,做到“規范”固然很好,但不可陷入“過度”的泥潭。
甚至還不僅僅是“過度”的問題,上網看看各種新聞和評論,對于富士康有兩種評價:血汗工廠和死亡工廠,多么恐怖和血腥。
不管司法機關的最終鑒定如何,富士康行一干人等的冷漠、虛偽表現,已經脫離了作為一個“正常人”或“正常企業”的行為,不敢說他們都沒了人性,但這至少就是“平庸的惡”;郭臺銘的富士康將“速度”和“低成本”作為富士康的重要競爭力,但是如何避免過分追求“速度”和“低成本”帶來的對勞工權益的過度侵害,擺脫富士康“血汗工廠”的稱號,郭臺銘需要好好思考,找幾個槍手寫本書容易,形成那么多空話、語錄也不難,但人心散了,口碑壞了很難找回來。必竟,大陸支撐了富士康世界500強的稱號,但富士康的“代工模式”就不要再建立在打工者“流汗又流血”的悲劇之上,否則,所謂的世界500強也難逆歷史潮流而長久。
也許企業也會覺得冤枉,必竟是在一個現實的環境之下產生這些問題,為什么那么多500強企業一到中國就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呢?但不管怎么說大企業首先要承當責任,還不要說社會責任,這是起碼的要求。至于其他的,后面都可以再進行協調和溝通。
有人說:管理就是管人,這話沒錯,但不全對。筆者認為管理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這里就叫做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管事”;第二境界是“管人”;第三境界是“管人心”。
如果從這三個境界來看,郭臺銘的富士康——“世界500強,管理最規范之一的企業”,最多是處在第一層面。有人馬上會跳出來罵人了,你小子算什么,你有多大能耐,敢說世界500強的管理層次很低?!筆者雖然不才,但也不怕什么,第一,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第二,掩蓋問題,永遠無法提高自己;第三,作為一個守法公民有言論的自由,況且,尊重和尊重人性是起碼的要求。
管事
科學管理就是把事情管好,他們認為:無論誰來做都一樣。他會不斷的告訴你,企業要發展,要壯大就必須打造完善的制度、流程和平臺,這樣,企業就會越來越好,離開了誰也無所謂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嘛。
但這樣的企業就忽略了人以及人才的重要性,忽略了人是一切事情的決定因素。如果用嚴苛的制度可以解決一切的話,歷史上的各種起義就不會出現了,社會就此不再前進,這是歷史的規律,那些企業的領導人太忙了,忙于賺錢,忙于制定各種嚴格的制度,沒有時間考慮人的問題。考慮“事情”都來不及,哪有時間考慮員工呢?
有很多公司的老板都在說:中華兒女千千萬,不行就換。說的多么輕松和瀟灑,彷佛他就是世界的主宰,是員工的神。但俗語說:天要其亡,必令其狂,可能這也是“冥冥之中”的規律吧。
只能把事情管理好的人最多可以做個辦公室主任,上傳下達,要他去“管人”,“管人心”恐怕就勉為其難了。還有就是可以做城管,野蠻一把,“打、砸、搶”一回也許可以勝任。
再則,把事情管好,但事情總要人做,自己一個人累死累活,能干多少事情?
科學管理只是基礎,到了21世紀還在抱著19世紀的“玩意”高舉高打恐怕難有大成了。
管人
這是第二了層面,把事情分配下去,可以是授權,可以是按照個人的特點有重點的進行分配任務和崗位。人總會有個人的特點和特長;同樣也會有缺點。所以針對不同的人就要區別對待。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和一個普通的銷售人員;另外,有一個“好”市場和一個“差”市場,兩個市場都有“潛力”可挖。如果你是負責這片市場的領導,你會派誰去“好”的市場,誰去“差”的市場?按照平常的做法,一定會派那個優秀的業務員去“差”的市場,普通的業務員去“好”的市場。
問為什么?他會說:派優秀的人去把那個好市場做起來,普通的業務員去做不好的,現實中都會這樣。包括看很多電影、電視,都會如此——那個陣地久攻不下,派李云龍去吧,他打仗辦法多,之后,確實攻下來了。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所以不要太相信電影和電視,那是藝術作品,不是做市場,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商場并不是戰場。
那么,為什么要把優秀的業務員派到“好”市場;反之,為什么會另外派其他業務員去“差”的市場,而不是將普通的業務員派去“差”的市場呢?
看看蓋洛普公司經過多年研究后得出的以下結果:
始終要派優秀的業務員去“好”市場,唯有優秀的人去“好”市場,才能幫助這個市場持續的成為“好”市場,因為“好”市場還有潛力可挖,對于優秀的業務員來說,幫助“好”市場更上一層樓,其難度絕不亞于幫助“差”市場擺脫困境。不僅如此,優秀的業務員去到“好”市場,會更有樂趣,更有成就感,更能出成果。優秀的業務員去管理“好”市場。然后裁撤不能勝任的前任;再挑選一名扭虧為盈的高手去做“差”市場。
而表現普通的業務員則絕對管理不好優質的市場,而“差”市場則會拖垮原來表現優秀的業務員,如果搞反了,你不但會搞垮兩名業務員,還會使得市場銷量減半。
區別對待員工,管人有多重要,對于管理而言,就不言自明了。
管人心
“管人”很重要,但對于“管人心”來說,還差一個層次,筆者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無為而治”,而是管理好了“人心”。至于說到的各種觀念和公司政治,如:“管理上司”、橫向、縱向的“管理”,其實都是“管理人心”。
你把人“管理好了”,眼光也很獨到,制度也完善了、流程、平臺全搭建好了,但下面的人不服氣,內耗,自然不能把大家攏到一塊。表面上,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但效率極低,內耗極大,最關鍵的是,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強,處處算計,錙銖必較,絕然做不到什么優秀和卓越的。
“人心”是什么?首先要受到尊重,尊重權利、權益,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性,老板也好、管理人員也好,員工也罷,除了工作之外,還要有正常的生活,這是保障,否則怎么能夠安心干好工作。
“人心”的聚合不是靠搞幾句標語,張貼幾張海報,也不是發表一通熱情洋溢的演說,之后變成“說是說做是做了”,如果這樣,員工也會變成“說是說,做是做”的兩幅模樣。
把員工當成敵人、站在對立面所謂的“科學管理”觀念應該要改一改了,世界上有“壞人”,筆者也相信,但要想一想,這樣人是怎么“變壞的”,還有,真正的有凝聚力、言行一致的企業,員工也不會傻到“沒有了良心”的愚蠢地步。相信善,也會改變惡。
結語
大家都在說,仇富心理,實際上,中國人真不是仇富,歷來就是“仇不公正”,“仇不尊重起碼的人格和人性”。如果做到這些,我想,大家也不會去“人肉搜索”,把電話、住址公諸于眾了,因為在沒有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只有用能想到的辦法,“以暴制暴”。
管理是管事,也是管人,但本質是管理“人心”。眾人一心其利斷金,可要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做到人心的凝聚卻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有一點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尊重人和尊重人性。李承鵬在看了《阿凡達》之后說;“技術上中國電影落后五十年,人性上中國電影落后五千年。”
一語中的,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