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國新世紀金融宣布瀕臨破產、貝爾斯登宣布投資出現損失穆迪標普降低次級貸款債券評級全球經濟為之一震;今年7月美國房利美、房地美公司股價連連跳水,印地麥克銀行宣布倒閉,全球金融為之動蕩;到9月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全球金融進入危機,各國央行聯手“救市”全球經濟逐入寒冬。隨著全球經濟變冷,出口增速放緩,人民幣升值、原油等重要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貨幣政策趨緊、股指大幅跳水、房市由熱變冷,企業在資金、成本、效益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企業風險管理及集團企業的集團管控緊迫性逐漸增強。
1、緊張的資金
資金猶如血液運行于企業的每一個層面,企業資金緊張尤其是資金鏈斷裂就象人體失血性命悠關。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環境轉冷的影響,不少企業受到銷售回款變緩、銀行信貸緊縮的影響,資金鏈越繃越緊甚至斷裂。據《廣州日報》報道,廣東民營加外資中小企業有上百萬家,潛在資金需求高達2萬多億元,而按往年中小企業貸款余額來看,銀行僅能滿足不到40%的資金需求,資金缺口估計高達1.2萬億元,95%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逗贾菥W-都市快報》報道中國最大的印染企業浙江江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因欠貸20億頃刻間轟然傾塌,董事長夫婦突然失蹤,債主紛紛上門。《杭州網-每日商報》報道亞洲最大PTA生產企業華聯三鑫陷入破產困境。大面積的資金緊張、“巨人”型企業的破產倒閉讓企業真正體會到資金是企業生命線的真正含義。
反觀企業資金管理的現狀,集團企業資金管理山頭林立各自為王、中小企業資金不多卻多頭開戶、資金跑冒滴漏現象比比皆是。面對資金環境趨緊、企業生存壓力加大的挑戰,如何籌集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如何有效運營企業資金?如何加強對下屬企業資金的監管成為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熱點之一。
2、高企的成本
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資金成本提高、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資源環境、成本和原材料及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持續升高。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自去年8月份以來除今年1月份PPI持續上漲,到今年5月份開始PPI超越CPI并進一步攀升,形成一個巨大的“剪刀”。今年一季度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4%,創2001年以來最大單季漲幅;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8.1%,創2005年來的最大單季漲幅。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之間的購銷差從上季度的3.2個百分點擴大為4.6個百分點。在過去的30年中,廉價勞動力、低資源價格和高退稅補貼,造就了“中國制造”的輝煌。但是,這種發展方式,也屢屢遭遇貿易壁壘。在不斷攀升的成本“倒逼”下,更是步履維艱。
今天的中國企業僅依賴傳統方法靠機遇、靠奮斗、靠分享“人口紅利”,粗放式管理、簡單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已經不行了,經濟全球化使中國企業面臨了一個新的競爭環境。中國企業必須學會精打細算,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產生其應有的價值,企業成本管理成為提升財務管理價值的重要領域之一。
3、下滑的效益
統計數據顯示,2008上半年,浙江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5.5個百分點;前五個月,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4.1%,增幅則大幅度同比回落17.8個百分點。溫州市經貿委7月初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溫州31個工業強鎮和開發區15521家中小企業中,目前停工、半停工和倒閉的企業達1259家,占調查總數的8.1%,比一季度增加2.1個百分點。據廣東省統計局6月30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5個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數量達11006家,增長12.7%,占全省工業企業的26.0%;同時,企業虧損額增長49.3%,增幅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浙江臺州,5371家上規模企業中,虧損1111家,虧損面達到20%,虧損企業虧損額為3.09億元,增長55.7%。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面對全球經濟變冷的宏觀環境,企業不得不思考企業今天的業績怎樣實現?明天新的盈利點在哪里?企業的明天在哪里?經營業績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4、難測的風險
在全球經濟變冷的環境下,企業面臨的風險總體趨于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原油及各類原材料價格飆漲、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等外部因素,都在壓縮“中國制造”的生存空間。在紡織服裝業出口依存度高達60%的浙江省,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業的利潤率下降3.19%、2.27%、6.18%。外貿出口增速減緩、銷售回款變慢,拉緊了企業資金鏈條,不少企業面臨資金鏈條斷裂風險。隨著銷售壓力的增大、資金鏈條的繃緊,企業材料采購的難度加大,保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營也面臨著比以往更大的壓力。
不同的企業面臨的風險不一定相同。面對生存空間嚴重擠壓的挑戰,找出企業的風險、評估風險影響程度、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監控企業運營風險成為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的必修課之一。
5、集團的管控
現代企業制度研究表明,集團企業是運用行政方式而不是市場價格機制配置企業內部資源、協調企業內部交易,形成了與市場的“看不見的手”對應的“看得見的手 ”,以可控的內部協調高效運行替代市場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產生高于單體企業的整合效益。然而,集團通常是由多個經營組織、跨越多個地域、覆蓋多個行業的大型企業,內部管理和業務流程通常比單體企業來得更長、更復雜。多組織、多行業容易使得集團企業戰略離散、資源攤薄,而內部管理的復雜性以及更長的管理和業務流程又使得信息的傳遞容易失真和失靈。內部管理和業務信息的失真和失靈經常造成集團管理失控。
在全球經濟變冷、市場環境變化加劇的環境下,對集團內外變化的敏感、內部管理運營效率的提高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對集團企業而言,集團管控就成了集團財務管理繞不過去的核心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