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如何在基礎材料上持續研發積累出高技術壁壘?
杜邦公司(DuPont)200多年前以火藥生產起家,現在已經從一家化工和塑料產品生產商轉型成科學企業。它每年投入到研發中的費用高達20億美元,其中一部分用于開發新產品,而另一方面則是持續改進已有材料。
杜邦的產品無處不在,氟里昂、尼龍、特衛強、萊卡,簡直不勝枚舉。杜邦全球執行副總裁馬維諾(Mark Vergnano)說:“跟全世界的公司相比,我們的科學跨度最寬。”全球三大硅片生產商之一,昱輝陽光創始人李仙壽印證了杜邦的特點,他說:“就像到哪里旁邊都跟著這么一個人,很多行業都有杜邦的影子,許多關鍵零部件的材料由杜邦提供。”
杜邦是李仙壽最敬畏的企業。李認為,杜邦在基礎材料上持續研發積累出高技術壁壘,其持續創新正是中國企業的弱項。
20世紀70年代初,杜邦研發出凱芙拉(Kevlar)芳綸纖維,它的強度是鋼的五倍,同時柔軟性又與包括棉和聚酯纖維在內的材料類似。高強度、低重量的特點使凱芙拉成為賽車輪胎中鋼絲的替代品。凱芙拉也成為“防彈”的同義詞,廣泛用于軍方的防彈裝備,包括美國軍方的安全頭盔、防護背心、坦克及裝甲車都使用到凱芙拉。
“過去40多年,杜邦一直對凱芙拉進行持續創新。”杜邦防護科技亞太區技術總監唐可諾(Tucker Norton)對《環球企業家》說:“現有凱芙拉纖維的強度要比初期產品高出50%”。
杜邦中國研發中心在2005年成立,從產品性能的細微改良,發展到為中國市場開發新的應用。杜邦發現中國采礦工人需要到深達千米的地下礦井工作,使用怎樣的管道提供足夠的空氣則成為難題。若用鋼材,其重量給搬運帶來極大負擔,若用塑料則不夠耐用。經過反復實驗,杜邦向采礦公司提供了一種凱芙拉管道,可實現強度、輕量和彈性之間的平衡。杜邦的這項改進發明也獲得了專利。
杜邦從未停止讓凱芙拉變得更強更輕,研發團隊通過科技推動其性能提升。杜邦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纖維并專門做了一個產品。“我們所做的產品不僅是一個纖維,而是整個織物。新的織物比市場上任何一個競品都輕很多,但它們的強度是一樣的。”馬維諾向《環球企業家》說出了凱芙拉最近的創新點。
杜邦通過持續創新積累,成為高強度輕重量纖維領域的絕對領軍企業。從全球市場來看,高強度輕重量纖維凱芙拉在全球占有40%的市場份額。
如果一款產品或者一項業務,杜邦已經不能通過科技推動其提升會如何?答案是賣掉它。
20世紀40年代,杜邦發明了尼龍,由此改變了之前由羊毛、棉花和蠶絲為主導的紡織業生態。這項發明花了杜邦2700萬美元和7年的時間。但此產品后來失去了活力,杜邦2004年便毫不猶豫出售了它。
今年2月,杜邦以49億美元的價格將高性能涂料業務賣給了凱雷集團。馬維諾說:“我們決定出售是因為不知道怎么能夠用科技再推動這一項業務的發展,希望把出售所得資源拿來再投入到高增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