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感悟:其實,不單管理學校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講,經營企業也需要這樣的“一條鞭子”。
關于如何經營企業,以及成功的企業最需要什么樣的素質的問題,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有人強調要有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有人看重充足的資金和高素質的人才,還有人倚仗良好的市場大環境和國家政策的傾斜,等等。這些各有側重的看法無疑都是正確的,也是企業發展所不可或缺的,但都只是些硬件的要求。而對于軟件的呢?制度、文化的因素又是不可忽視的。畢竟企業是關于人的組織,而人的復雜多樣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特質,要求企業必須營造出有利于共同理念和精神價值觀形成的制度和文化環境,并約束、規范、整合人的行為,使其達成目的的一致性,最終有助于企業共同利益的實現。因為從根本上說,經濟學關于人性本懶惰自私的假設在商品經濟社會里從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來說,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企業推行一種規章制度的誘因在于企業期望獲得最大的潛在利潤,而最直接的原因則在于提高組織的協調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創立、創新一種制度是企業自身組織的一種形式,目的是協調企業內各部門之間協作效果和企業與外部銜接的有效性,用新制度學派的觀點來看,就是為了追求“收益遞增”和克服交易費用過高等市場不完備的問題。
由此想到中國的足球,去年世界杯上國足的表現可謂乏善可陳,相比于日韓的表現,令國人痛心。有意見認為,中國人與日韓相比,身體素質不差,也經常搞“封閉式”訓練,技術也并不相差太遠(這從楊晨、李鐵等在外國的不俗表現可以看出),但為何球卻踢不好呢?結論只能是制度上的問題了,就是中國缺乏一套科學的類似西方俱樂部式的足球運營制度。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似乎不言而喻,因為網上持這種觀點的人能夠舉出多條類似制度缺陷的問題來佐證他們的觀點。
制定和執行制度,是 企業管理 的一種形式,而除此之外,企業管理者還可以采用營造一種文化,然后用文化來塑造企業的整體環境和塑造“符合企業利益的人”的舉措,所以對于成熟完備的管理而言,硬質的制度之外還需要有軟質的文化做補充。弗雷德戴維說過:“從深層次看,管理也是通過管理者利用、設計和培植一種文(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化,形成一種環境,去規范、協調和激勵人的行為,從而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諾思的關于制度的界定,其實也包括了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習俗的因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制度是剛性的、有棱角的,規范不同內容的制度拼接在一起,并不等于完整的規范的整體,總是存有空白和死角,這時就需要柔性的文化來補充。硬質的制度之外是深沉厚重的文化,制度與文化相得益彰,是成熟管理模式的最迷人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