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領導者形象,主要是指領導者自身修養的外在表現,它主要反映著領導者在行政過程中所形成的個性特征、行政風格、領導方法及工作作風。所謂領導者形象,是指社會公眾對領導者的價值理念、氣質、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體形象和綜合評價。《史記.魏世家》載李克“五視觀人法”。所謂“五視”,
一是“居視其所親”。即要注意觀察一個人平時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如果與正直的、正派的人在一起,這樣的人就可以重用;相反,如果這個人天天與小人為伍,對這樣的人就要當心了。
二是“富視其所與”。即要看他怎么樣來支配自己的財富。如果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大肆揮霍,貪圖享樂的人,堅決不能重用。
三是“達視其所舉”。如果是已經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的人,就要觀察他怎么樣提拔下屬,如果是任人唯賢,量才錄用,那這種人肯定就是襟懷坦蕩、秉公辦事的有為之人。
四是“窮視其所不為”。對處于困境的人,可以看他的操守如何。如果是他雖然身處困境,但卻不做任何茍且之事,這樣的人也是值得信任的。
五是“貧視其所不取”。即看一個人在貧困時期的所作所為。只有不取不義之財,守得住清貧的人,才值得信任,而那種見錢眼開,如蠅逐臭的人,則萬萬不能重用。
領導者形象的學習 內容主要包括領導者的儀容儀表、品德形象、親民形象、用權形象、用人形象等各個方面。我國宋代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記載:“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這里說的就是唐太宗處理公務時的形象。領導者經常出現在公共場合,因此,領導者形象的塑造就顯得尤為重要。領導者是“領導”的人格化,是領導權力的化身。領導者形象,體現了公共性和社會性,它是一種附著了公共性要素的社會性形象。
領導者形象是領導力的組成部分;形象作為一種非權力影響力,是領導者權威的真正內核。任何領導者要取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除了要運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外,還要在整個領導過程中重視對自身形象的塑造。那么當代領導者應具有什么樣的形象呢?著名領導力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領導形象這個概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領導形象的載體是領導者。領導者是領導形象建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一方面,他通過在行使公共權力過程中所顯示的行為特征和精神風貌來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樣的領導者,就有什么樣的領導形象。一個創新、務實、廉潔、高效的領導者就會產生良好的領導形象。反之,一個守舊、虛假、腐敗、低能的領導者就會產生惡劣的領導形象。另一方面,他通過運用各種傳媒手段和溝通途徑,使公眾在了解領導目標、過程、體制和方式的基礎上形成符合客觀實際的領導形象。
第二,領導形象的內容是公眾對領導者的價值理念、氣質、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體印象和綜合評價。這種印象和評價淀積于公眾的社會心理之中,這種社會心理實際上是領導者內在素質與外在能力的一種有機反映。從一定意義上說,社會心理是對領導形象在思想感情變化上的一種互動,它往往通過印象和評價表達出來。公眾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形成對領導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經形成,公眾便會從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斷,分析得失、優劣,最后總結出對領導者的綜合評價。
第三,領導形象的評價者是領導者所面對的社會公眾。社會公眾是領導形象的感受者和評價者。一方面,社會公眾作為整體是產生、監督和罷免領導者的權力主體,領導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社會公眾評判的依據。另一方面,社會公眾中的個體,在與領導者接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對領導者的感知和判斷,雖然這些感知和判斷是公眾個體意識的產物,但正是這些個體意識的總和才構成了絕大多數公眾的整體意識,并最終對領導形象產生影響。
在著名領導力專家譚小芳老師的領導力課堂上,曾多次把企業比作是一匹馬,馬的四條腿分別由影響企業發展的四個核心因素組成,這些因素分別是:領導力, 執行力 ,團結向上的組織氛圍和優秀的 企業文化 。在所有以上這些因素當中,領導力被放在了最為重要的位置,而要實現強有力的領導力,領導者自身形象的塑造是至關重要的。領導者形象的塑造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領導者不斷認識自我,并且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提高自己在員工乃至于整個企業中的形象。
北京 一家機構作了一項關于企業家形象的調查,結果顯示,作為智慧分子群體呈現在公眾面前的,“謀略性”成為中外企業家的主要特征。中國企業家的“艱苦奮斗”精神也給公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與外國企業家相比,中國企業家的“道德”和“外在形象”上的負面性更加突出。中外企業家在總體形象得分上差距較大,中國企業家形象得分為66.3分,低于外國企業家的74.5分。中外企業家相互比較時,中國企業家較為缺少的是一種氣質、公信力和個人魅力。在公眾心目中,僅有18.5%的人認為中國企業家讓人信服,認同外國企業家者為51%。以上數據,我認為——反映了國內企業家需要形象管理。
大家一提到商人,就跟利、跟奸聯系在一起,確實這是不公平的,因為人皆可以為堯舜,為什么我們做企業家,為什么我們做商人的就不能夠去行道德,不能做圣人呢?所以我們講仕農工商,仕者排在首位,他們有倫理道德有仁義。現在的社會確實反過來,商往往是被人最受尊重的,因為有錢,所以商人的理念和價值觀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導向是非常舉足輕重的,因此我們在現在惟有寄望于企業家、寄望于商人來帶動價值觀的導向,幫助構建和諧社會。具體說來,譚小芳老師認為,現代領導形象的作用有如下——
1,領導形象是領導者履行職責的基礎。
領導形象是在領導者與社會公眾廣泛接觸的過程中形成的,是領導者個人內在素質和能力的外在化。領導者樹立形象的過程,也就是公眾對其實施領導、履行職責進行評判的過程。一般地,領導者在公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說明公眾承認了該領導者,并對其工作給予理解與支持,該領導者就具有履行職責、實施領導的基礎。相反,一個領導者在公眾中沒有樹立良好的形象,說明公眾沒有承認該領導者,更不能對其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該領導者就不具備履行職責、實施領導的基礎。
2,領導形象是領導活動成敗的關鍵。
領導者是領導活動的管理者和決策者,對領導活動的成敗具有重大作用。領導形象如何,不僅關系到領導者個人的威信和號召力,而且關系到組織的整體形象和凝聚力,關系到領導活動能否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