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管理學家、商學院教授在質疑諸如移動互聯、社交網絡、云計算、電子商務等對企業改變的過度概念化、超前化、炒作化。毋庸置疑,這些爭論和質疑有積極意義,部分沒有什么真貨的企業確實存在炒作、趁機撈一把的現象,但筆者認為并沒有觸及到事情的本質。
事實上我們正處于技術商業全方位改變和重構企業管理方法論、思想體系的洪流中。IT和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的發展對整個社會的“侵入”式改變比我們認為的還要快而廣,對未來的影響更深入,這符合技術商業加速發展、全方位對商業與社會滲透融合時期的特點。如果只從局部與枝節來審視這場變革,也許我們將錯過一場偉大的盛宴。
社交網絡,無疑正在劇烈改變我們這個圍墻無處不在、信息孤島無處不在的國度。企業管理者的態度與選擇,將影響到企業的管理水平甚至未來發展。100多年前的哈佛大學管理者選擇的是拆除圍墻,才有了現在沒有圍墻的哈佛,各色人等可隨意進出校園。100多年前的哈佛校園南面是一個貧民窟,治安環境十分不好。校方的解決辦法符合常理,那就是圍而隔之,將美麗的校園、莘莘學子與貧民窟分開,但治安環境并沒有隨之改變,且越來越糟糕。哈佛隨后的舉動符合世界名校風范,那就是推倒圍墻,并長期為貧民提供免費課程,敞開心胸擁抱,治安迅速改變并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之后的哈佛再也沒有建過圍墻,改變的最好方式就是開放和充分的交流、互動。
企業的管理者該做如何選擇?也許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擁抱社交網絡、用好社交網絡,企業必須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透明。社會已經不可逆轉地在改變,大部分現實生活中的人同時也是網絡社交世界里的公民;員工也在改變,本身就是網絡社會里的一份子。甚至“管理者”這個詞也該改變了,管理者首先要成為一個開放的溝通者、與員工平等的博弈者,然后才能成為合格的管理者與決策者。而我們的大學同樣要打破自身的圍墻,學者專家們要離技術商業近些、更近些。
在越來越開放、透明、互動的世界里,企業作惡和暗箱操作的空間將越來越小。那一粒粒本該治病的毒膠囊,在這樣的世界里,將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