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3年09月01日    王永 《法人》      
    推薦學習: 國學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益。承載先賢之智,得大師親傳。歡迎走進“遍天下桃李萬人,當代國學之塾”《中國國學百家講堂與智慧傳承班》,校友報名學費優惠26800元 人包含(參禪、問道、朝圣三次游學)中國國學百家講堂特惠報名中>>
     說實話,我和大多數中國青年一樣,對日本沒有什么好感。而這一次去日本,雖然只是走馬觀花,卻別有一番體會,不僅對日本的印象大有改觀,并且發現之前的很多偏見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日本所致。對中、日企業家之間異同進行比較,這次日本之行將顯得更有價值。

      “追求”不同

      在我的印象中,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家,尤其是江浙一帶的企業家,似乎對賺錢有著某種天賦。所以,很多人在主業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馬開始“多元化”戰略,投資房地產、投資股票證券。而日本的企業家給人的印象似乎對產品本身更感興趣。我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個青年企業家交流,他們公司是做汽車軸承的。說實話,汽車軸承在我眼里確實是一個小產品,沒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說到他的產品的時候,就開始手舞足蹈,兩眼發光,似乎特別的享受設計和生產的過程。我一問,原來他父親是公司董事長,他哥哥是總經理,他是主管技術的董事、副總。公司規模不大,一百來人,但是服務的客戶卻是豐田、本田、鈴木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們家里好像也沒有別的生意。他說,光軸承需要研究的東西就太多了,幾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別的?

      其實我們仔細來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無論是微軟、雅虎、奔馳、 豐田、麥當勞,他們似乎都永遠只專注于某一個領域,始終在他們的行業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樂趣,越做越大。而我們的企業,包括海爾、聯想在內的中國領袖品牌,也開始搞投資,做房地產,甚至做保健品。這恐怕就是我們中國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間的差距所在。記得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報道過浙江某個地區,這個地區可以迅速擁有某個產品全球前幾名的加工生產能力,但同時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又放棄了原來的行業進入另外一個行業,然后又迅速成為另一個行業里的前三名。但是無論做什么行業,廠房永遠是那么破舊,設備永遠是那么簡陋。所以,他們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他們確實是賺了一些錢,但是這種財富的積累是不可持續的,他們也沒有獲得同行的尊敬。

      我在東京中小企業促進中心考察的時候,帶領我們參觀的領導有一段話特別讓我記憶猶新:“現在你們中國人太厲害了,你們的學習能力太強了,就像跑步一樣,我們在前面跑,你們在后面追,你們追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越來越擔心被你們追上。所以,我們就不得不創新。要創新,就必須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須要提高價格,這樣我們才能夠在殘酷的競爭中保持自己微弱的優勢,我們才能生存。所以我們必須專注,我們必須創新,我們必須精益求精,這也是你們逼的呀。”

      說實話,談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的臉火辣辣的,他的話表面上說起來在表揚我們,說我們的適應能力很強,而實際上是在批評我們不懂得專注和創新。所以,我要說的是,企業家愛的應該是產品和品牌,而不是錢。賺錢只是經營的結果,而不是經營的目標。

      對“技術”的理解不同

      在中國企業家眼里,技術基本上等于先進的設備,所以中國老板的設備一個比一個買得先進,但花錢學習 技術員卻舍不得,而學習 全員的老板則更是少之又少。記得以前給家具公司做企業形象設計的時候,聽說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花了250萬買了一臺意大利的設備,但是需要花25萬學習 一名技師他卻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機器搞壞,只有再花50萬去修。其實,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比比皆是。

      遠的不說,就說我們身邊的例子吧。中國商人背的相機,從佳能的50D到5D-MAX2,甚至到1DS-MAX3,一個比一個專業,一個比一個高檔,但仔細一看,他們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買相機容易,因為咱“不差錢”,但舍不得花時間去學習,去研究。團里有位女士,見我給她拍的照片好,問我是什么型號的,我說我的機器也就一兩萬,她說她們家的相機七萬多,但是拍的效果還沒有我拍的好。所以,人們狹隘地認為只要設備好,拍出來的東西就一流,這個觀點顯然有點滑稽。

      日本人跟中國人不太一樣,他們買設備可能精打細算,但是學習技術比較舍得花錢,而消化技術則更舍得花錢和精力。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我們的設備是100分,他們的設備可能是80分,我們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80分,這樣100×30%,只有30分,而80×80%有64分。他們用80分的設備卻勝過我們100分的設備,這就是技術的差距,也是軟實力的差距。所以,設備并不是最主要的,技術才是最重要的,技術的關鍵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員掌握。事實上,如果一個企業長期從事某一種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他們所掌握的信息、資源和技術就一定越來越系統和深入,優勢也就越來越明顯,任何一個新的進入者要想在短期內趕超是不可能的。

      還有,中國和日本企業的差距還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看得懂,學得會,做得來,堅持不了。舉個小例子,日本人要求每日 車間的地板墩十次,這樣才能保持環境的清潔和產品的品質。日本人聽了以后,保證每日 十次,一次不少,堅持不懈。我們頭三天十次沒問題,一個星期過去,十次就變八次,慢慢地八次變五次,五次變兩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沒問題。很多的技術指標、細節就是在這樣自我松懈中變形,進而影響產品的品質和企業信譽。如此以往,何來品牌?

     對“速度”的理解不同

      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大躍進”的影響,中國人做事喜歡講究立竿見影,講究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們不同。我們的導游介紹說,日本國民中A型血的人占到很大的比例,所以日本人看起來比較程序化和呆板。而中國人可能O型血居多,所以大都比較靈活。但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經濟的發展還是走在我們前面,而且發展的質量比我們要好得多。日本經濟對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和我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這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何為快,何為慢?

      難道像中國的新興城市的馬路一樣,剛剛修好又刨開鋪煤氣管道,過半年又來鋪水管,沒過幾天又刨開鋪液化氣管……我們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界驚訝!可惜每每走到高速公路上會發現,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沒兩三年就得翻修。我不知道這些有沒有計算在GDP里面,修一條路要一個億,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萬,再修一次還得花五千萬,我們的GDP就2.3個億了,人家一次花一億,或者一點二億就搞定,表面上看起來人家花的錢多一點,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點,但是一次到位,用不著折騰和浪費。在我看來,所謂“快”,首先要以保證品質為前提,只有這樣的快,才有意義,否則來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們任何的發展都應該遵循自然科學規律,不要想一蹴而就,違背自然規律的拔苗助長,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做品牌也是如此。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豐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來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國除了老字號之外,真正市場化的品牌屈指數來也不過二三十年。所以,我們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專心專注地發展,再過二三十年中國肯定會出一批大品牌。

      其實品牌是什么?品牌對消費者而言就是一種體驗,或者是一種可以信賴的承諾,而對企業而言就是獲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投資。當然,有些投資可以立竿見影,而有些投資可能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回報,需要等很長時間以后才能夠看到成效,有長遠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設上加大投入,因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期內沒有回報便心灰意冷,覺得還不如炒股、買樓來得實惠。久而久之,他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而到那時候,這個錯誤已經無法挽回。

      我曾經有一個客戶,是河北奔亞服飾,他的老板很沮喪地告訴我,“我們廠以前和天津的大維制衣規模差不多,我們的生意比他們的好,訂單做不過來,所以,我們覺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這時,大維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過各種途徑塑造自己的品牌。”現在的情景是,同樣一件襯衫,打上“大維”的能賣好幾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們的品牌只能賣幾十上百,品質、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樣。奔亞的老板現在知道錯了,想奮起直追,但是代價多大,可想而知。

      對“規則”的理解不同

      所謂“規則”就是規定和法則。在這方面中國人總是比日本人“聰明”,總可以找到規則的漏洞,總可以耍點小聰明。而日本人不一樣,他們看起來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遵照執行。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時,幾乎從不遲到,這一點和中國人經常遲到,而且有層出不窮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間都是文質彬彬,特別尊重,即使是特別熟悉的朋友,分手時也是點頭哈腰,剛開始我還真有點不習慣,看起來總覺得有點假,都那么熟了還那么客氣干嘛?后來才發現他們這種客氣是真誠的,這一點也與“規則”有關。因為日本是一個非常注重等級的國家,上級在下級面前有絕對的權威,而下級在上級面前,除了服從還是服從,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規則和秩序的社會。在日本等車看不到中國特色的爭先恐后,而實際上按規矩排隊不但不會耽誤時間,反而會節省大家的時間。如果都去擠,總體而言反而會浪費時間。這個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一個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和人們對規則的理解有著直接的關系。規則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實也就越多。沒有規則,就會一盤散沙,一片混亂,效率也就無從談起。中國有句古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恐怕就是這個道理。

      最后,需要聲明的是,我才去過日本一次,才在日本待過幾天,我的感受肯定是非常表面和粗淺,說出來只是和大家探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為的是讓大家了解一個真實的日本,以便學習和超越,絕無“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之意。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三個賣狗人》
    一個父親想給女兒買一條狗,在這個城市里,有三個賣狗人。
    第一個賣狗人說:“你看這條狗很好,好像你女兒也挺喜歡的,1000塊錢,你好好再看一看。如果你喜歡呢,付1000塊錢就成交了。至于狗,你也看過了,你女兒現在挺喜歡的,至于說以后怎么樣,跟我就沒關系了。”
    父親搖了搖頭,走了。
    第二個賣狗人說:“你看這條狗非常好,是英國的純種狗,這種顏色的結合非常好,好像你女兒也挺喜歡,1000塊錢,這個價格也合適,我不敢確認你女兒明天是不是還會喜歡,所以你付我1000塊錢,你回去一周后,如果你女兒不喜歡了,只要你把狗狗抱回來,1000塊錢我就退給你。”
    父親有點心動,接著來到第三個賣狗人面前。
    第三個賣狗人說:“你女兒看起來挺喜歡的,但是我不知道你養沒養過狗?是不是會養狗?你女兒是不是真正喜歡狗?但她肯定喜歡這條狗,所以呢,我會跟你一塊把狗帶到你家,然后在你家找到一個最好的地方,搭一個狗窩,我會放足夠的食物給它,你可以喂一個星期,我還會教你怎么喂這條狗,然后一個星期以后我再來。如果你女兒仍然喜歡這條狗,這條狗也喜歡你女兒,那這時候我來收1000塊錢,如果你說不喜歡,或者你女兒跟這條狗之間沒有緣分,那我就把狗抱走,把你家打掃干凈,順便把味道全部清理干凈。”
    第三個賣狗人,簡直讓這位父親兩眼放光。這位父親很痛快地買了第三個人的狗,甚至沒有討價還價的想法。
    你可能經常在銷售圣經上看到這樣3句話:
    1、必須100%站在對方的角度,走進對方的世界,深入了解對方的內心對話;
    2、永遠不賣承諾,只賣結果!
    3、沒有營銷,只有人性!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 精品午夜国产人人福利|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99re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天堂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a视频免费播放|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日韩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