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士兵在傾盆大雨中急行90多公里,終于在震后21小時后趕到震中,但即使如此,他們還是立即就投身到救援工作中。他們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是什么激勵著這支軍隊?
我對其中緣由略知一二。我曾當過普通士兵,也做過指揮官。以我40年的軍旅生涯來看,中國軍隊的激勵機制是非常高效有力的,主要可分為下列四種形式。
1、高舉旗幟——明確奮斗目標。軍旗是軍隊的標志,也是軍人集體榮譽和奮斗目標的象征。從入伍第一天起,每一個中國軍人都要在軍旗之下接受傳統教育和使命教育。久而久之,這就強化了自己的任務觀念和責任意識,樹立起為軍旗爭光的信念。長期受此熏陶,官兵們見到軍旗就會熱血沸騰,跟著軍旗奮勇向前。
我曾記得,1998年,當長江洪峰過境九江并造成決堤之時,我正領軍奉命在當地進行抗洪救災搶險工作。當時,九江大堤多處發生滲漏,士兵們都緊跟軍旗所引導,奔赴到最危險的地方搶險,就像是在真實的戰場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大堤上一派忙碌景象:處處軍旗飄飄、士兵們忙于搬運沙袋堵截滲漏點。
2、樹立榜樣——確保正確導向。樹立榜樣的效果有兩個:一是激勵他人,二是自我激勵。與旗幟立竿見影的激勵效果不同,樹立榜樣是一種可視化的激勵方式,其導向作用將是強大而深遠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就是很好的例子。這首歌在中國傳唱了近半個世紀,它激勵著人們知恩圖報、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忠于職守。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環境下都需要樹立榜樣和先進集體。我在檢閱軍隊時注意到,許多團隊都會展示英雄們的巨幅照片和英雄事跡,他們有的是全軍模范,有的是自己部隊評選的模范。每個層級都有標桿,每個方面也都有標桿,這樣才能激勵所有士兵成為新的榜樣。
3、有效激勵——激發長效推動力。在中國軍隊內部,所有的評價和獎勵都會依據日常表現而精心設計。兼顧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但以精神獎勵為主。精神獎勵方式很多,既有立功受獎、授予榮譽稱號,又有嘉獎和表揚。在中國軍隊中,精心計劃 了各種各樣的評比和獎勵,這些獎勵和榮譽極大地提升了官兵的進取心,增強了團隊和個體的競爭意識,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各項任務的完成。例如,那些在內務方面表現優秀的個人和集體都會得到一面紅旗以資激勵,這一評選以周單位,循環進行;練兵優秀的官兵有可能被評為標兵;超額完成任務的團隊有可能獲得特別榮譽。此外,對于那些具有特殊貢獻的英烈來說,他們的連隊還可能會以其名字來命名,并作為精神財富傳承下去。上級的尊重、關心及信任,雖難以琢磨,但卻是對下級最大的精神鼓舞。
4、錘煉作風——營造良好氛圍。作風建設首要的是樹立尺度,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此外,集體榮譽感也非常重要,榮譽多了,就形成了光榮傳統,就成了無聲的指令、團聚的力量和部隊的象征。
20年前,我曾赴一座飛機維修站檢查工作。一天夜里,我看到維修站站長親自在做安全檢查工作,我問他為什么加班做這些,他回答說,維修站已經保持了40年無安全事故的記錄。在那個年代,維修站的管理還遠未實現現代化,既沒有電腦也沒有視頻監控。為了確保無事故,維修站領導每日 早晚都會花兩小時巡查每扇門窗、查看每間倉庫是否鎖好。他們的這一行為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作風和價值觀,即處處維護集體榮譽,事事為集體榮譽爭光。
作風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對每個連隊都產生著重大影響。中國軍隊之所以強調作風建設,是因為這是一個部隊的核心靈魂和光榮傳統。落后的士兵進了作風好的部隊,受到熏陶和激勵以后,就能變好;反之,表現好的士兵到了作風差的部隊也容易隨波逐流,甚至也變差了。這就是作風的強大作用。
在旗幟、榜樣、獎勵和作風四種激勵方式中,作風所起到的激勵作用是最全面,最有滲透力的。在中國軍隊中,這四種激勵方式往往彼此交融、結合使用,這樣才能使部隊持久地發揮出強大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