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出自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名言,而這位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前首相已于4月8日去世。她明白領導力不在于頭銜、拍照或拗造型。真正的領導力在于真實可靠、為原則挺身而出,即便是(或許尤其是)要面對強烈的抗議的時候。
對于她的熱心崇拜者來說,瑪格麗特是一位標志性的民族女英雄,她結束了英國二戰后的衰落周期。而憤怒的批評者則將其視為好斗的工業破壞者。但沒人懷疑她一絲不茍的決心。
不幸的是,當今關于領導力的許多 心理學 分析找錯了焦點。公司里的許多學習 和拓展都關注于了解“事物”。人們學習該思考些什么,做什么和完成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如何做和如何完成。他們學習事物的方方面面,卻對其本質知之甚少。
領導力的通俗定義也傾向于外化。許多定義都關注領導力的外部表現——如洞察力、判斷力、創造性、驅動力、人格魅力、公眾表現等等——而不是觸及領導力的本質。
這種外部模式延續到了組織層面。人們常常因自己的外部優勢而得到認可。成功常常以營收、利潤、新產品突破、成本控制、市場份額以及其它許多熟悉的指標來衡量。顯然,實現和衡量外部結果是有價值的。但這不是真正問題。
更多相關問題是:
(1)什么產生了外部結果?
(2)什么能使好的外部結果得以持續?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領導力”。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偉大的領導力”,“真實可靠”的領導力。
真正的領導力來源于“誠實”。誠實地將他人之需置于自己的需求前。誠實地交流信息,包括正面和負面的信息。誠實地接受(歡迎)異于自己的觀點。誠實地做到價值觀與行為的一致(聽起來很像“正直”,不是嗎?)
真正的領導力還來源于“明晰”。明晰你代表什么,不代表什么。在由無窮無盡的選擇構成的浩瀚汪洋中明晰你的航線,利用價值觀的指南針使自己一直保持在正確的航道上,并且在出現短暫偏離時對路線進行必要的修正。
在俄國革命前,一位牧師走在路上時碰到了一名士兵。士兵用步槍對準牧師,質問道:“你是誰?要去哪兒?為什么要去那兒?”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問訊牧師不以為意,他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作為回答:“他們付你多少錢?”士兵有點驚訝,回答道,“一個月25戈比(蘇聯小銅板——譯注)。”想了一會兒,牧師說道,“我有一個提議。如果你每日 都在這里攔下我并讓我回答這三個同樣的問題,我將每月付你50戈比。”
我們當中沒有誰會天天碰到一名士兵,向我們拋出這些生命的難題。但我們可以坦誠地自覺發問。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就能發起自我挑戰,推動自己不僅能做得更好,還能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什么是真正的領導力?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的另一句名言能夠給了我們一些點撥。這句話就是:“社會主義的問題是,最終你用光了其他人的錢。”表面上看,這似乎有關于政治和經濟。但它凸顯出了這樣一種重要性,那就是要拒絕那種喜歡對原則“自己說了算”的領導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