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有個以拾破爛為生的人,名叫王洪懷。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將它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些錢?他于是把一個空罐剪碎,裝進自行車的鈴蓋里。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銀灰色金屬,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化驗結果出來了。這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鎂合金!當時市場上的鋁錠價格,每噸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間,每個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個就是1噸。這樣算下來,賣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要多賺六七倍的錢。他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
從拾易拉罐到煉易拉罐,一念之間,不僅改變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質,也讓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條軌道。
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價格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每個一角四分,又將回收價格以及指定收購地點印在卡片上,向所有的拾荒人散發。一周以后。王洪懷騎著自行車到指定地點一看。只見一大片貨車在等他。車上裝的全是空易拉罐。這一天,他回收了13萬個,足足兩噸半。
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們,卸完貨仍然又去拾他們的破爛,而王洪懷卻徹底變了。
他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赤工廠。一年內,加工廠用空易扣罐煉出了240多噸鋁錠,三年內,賺了270萬元。他從一個拾荒者一躍而成為百萬富翁。
感悟:一個收破爛的人,卻少有窮人心態,不讓自己的思想埋沒于無聲無邊的破爛當中,他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辦法。他想到的不僅是拾,還要改造拾來的東西,改造之后能夠送到科研機構去化驗,就更是具有了專業眼光。至于600元的化驗費,得拾多少個易拉罐才賺得回來啊,一般的拾荒人是絕對舍不得的,這就是有心人與無心人的區別。雖然是個拾荒人。
隨機讀管理故事:《阿氏實驗》
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氏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并且從此后不斷被人們效仿。
這個實驗由8個人來共同完成。實驗者請這8個隨意選擇的實驗對象,集中在同一個房間里,然后向他們展示一張劃有四條垂直線段的卡片,并要求每個實驗對象依次分辨出,右邊的三根線段中,哪一根線段與第一根線段長度相同。
其實,在8個測試對象中有7名在實驗之前已經被安排串通好,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右邊那根線段與第一根等長。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最后一名實驗對象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是茍同于其他7個人的選擇,宣布他明知是錯誤的結果,還是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幾組試驗,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棄了正確的答案去選擇了大多數人選擇的錯誤結論。
管理故事哲理
德國哲學家弗蘭德里克·尼采發現:人們更愿意相信被別人認定的事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會受外界的影響。而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抵御這種隨他性的能力,從而進行獨立思考。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