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這是說,許多人不愿意自愿去做某些事,總是在迫不得已時,才勉強去做。
管理點評:企業(yè)員工只有為了工資,或者激勵的東西,或者為了某種目的,才會去辛勤工作。不然,是不會行動的。X理論認為人是懶惰,要用監(jiān)督與控制,或者懲罰的手段,才能使人主動工作。Y理論認為人是勤勞的,不需要任何手段,都會積極主動工作。Z理論可以說是Y理論與X理論的結合體與統(tǒng)一體。可以這樣說,員工們做事,認為對自己有利,就會去做。利益與情感,是驅(qū)使員工們行動的東西。激勵其實就是把利益與情感揉合在一起的方法,讓員工們積極主動工作。如果對員工們,既沒有利益,又沒有情感,那么他們很多人是不會自愿做某些事。迫不得已做的事情,都是因為壓力與威脅,壓力與威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動力源,推動著員工的工作行為與對工作的態(tài)度。員工們在利益與情感驅(qū)使下工作,可以說是Y理論相吻合。員工受到壓力與威脅下工作,可以說是X理論相吻合。管理員工,既不能偏向于X理論,又不能偏向于Y理論。而應該用Z理論來管理員工。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可以用Y理論來管理員工,給予的自由度要高些。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可以用X理論來管理員工,要加強控制與監(jiān)督。Z理論重視團隊合作精神,而不是個人的突出表現(xiàn)。用通才而非專才。培育員工方向,向綜合型與復合型人才傾斜。員工的晉升方式是按部就班,或者一步一個臺階地晉升,而非突擊提拔。企業(yè)需要員工們能長期服務,而非臨時,或者短期。強調(diào)員工們對企業(yè)要有歸屬感與責任感。參與定理,人人都會支持他親自參與的活動或創(chuàng)造的事物,參與是支持的前提,只有親力親為的,人們才會心甘情愿地為其操心。因此,對待消極心態(tài)的員工,或者不愿意工作的員工,可以試著讓他們參與一些企業(yè)活動,來使得他們積極主動起來。如是采用各種管理方式與手段都不能使懶惰的員工變得勤勞的話,建議還是另招其他員工來替代他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