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金融危機,物聯網可能成為挖掘經濟的新動力源,通過科技進步催生出新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忽如一夜春風來,物聯網瞬間成為連非專業人士都競相矚目的焦點。
隨著9月中旬“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在北京的召開(文中的傳感網即指國際上所稱的物聯網),關于物聯網的一切話題似乎都有人在爭論。物聯網這個炙手可熱的名詞,對于它的解讀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定論。
有業內人士認為,早在數年前,基于RFID的物聯網就已經被提出,并被很多行業廣泛利用;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物聯網是奧巴馬政府提出的振興經濟的有力武器之一;還有人認為,所謂的物聯網只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罐子,就像當年被熱炒的互聯網等概念一樣,只會曇花一現。
物聯網的本質是什么?關于它的種種說法,只是市場的刻意炒作,還是有其存在的原因?它的未來前景將如何,所謂它能夠像互聯網一樣改變世界的說法,到底是歇斯底里的夸張,還是確有其事?
驟熱的原因
物聯網概念從開始產生,到如今成為眾人眼中的熱點,在專業人士的眼中并非一朝一夕。銀河基金管理公司市場總監吳磊博士告訴《上海國資》,仔細留心不難發現,每一次經濟或金融危機后,經濟發展總在尋找著新的出路,在這過程中,科技進步被寄予厚望,物聯網有可能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源之一,即通過科技進步催生新的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繼美國政府把“智慧地球”作為國家戰略,提出發展物聯網技術之后,日韓等國家也出臺了類似的戰略。對此,中國政府也采取了積極主動的態度,迎接這一信息技術變革 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政府為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提供了寬松的環境和人力、物力的支持。中國又把物聯網稱為傳感網。今年8月份,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考察傳感網產業發展時明確指出,要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術,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傳感網更好地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服務。
在“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又透露,”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采納”。另外,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的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匯聚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移動等國內傳感網主要的技術研究和應用單位,將積極開展傳感網標準制訂工作,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
在研究領域,物聯網還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的重點研究領域。這些舉措,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對物聯網研發的重視。
物聯網的發展前景
據不完全統計分析,隨著IC制造、傳感器、軟件、網絡等關鍵技術在各國的不斷發展,各國的物聯網產業規??焖僭鲩L,應用領域廣泛拓展。到目前為止,物聯網發展已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在電力、交通、安防等相關領域的應用也初見成效,蘊含著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雖有廣闊的市場想象空間,但吳磊分析說,現在許多物聯網相關技術還不成熟,從技術成熟到大規模應用,需要多長時間,目前難以確知。大部分業內人士對物聯網概念能否得到市場響應抱觀望態度。
但海通證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分析師李冠宇對《上海國資》表示,各國政府、行業組織和科研院所都在積極致力于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工作,物聯網被專家們稱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第四次IT行業革命。物聯網實現了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互,專家們指出,該項技術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包括標簽、傳感器、識讀設備、網絡設備、電信運營服務等的發展。
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該技術在醫療、動物溯源、智能電器等方面可能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例如以下場景,某車主可以利用該技術,通過手機遠程操控汽車達到指定位置,其中涉及手機與汽車的交互,汽車與交通信號系統的交互等。物聯網涉及的上游制造行業,進入壁壘較高,需要長期技術積淀,而下游應用層面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商業機會,能夠帶來積極的社會效應,創造較多的就業機會。物聯網應用前景廣闊,需要社會各界的長期努力。
物聯網概念的持續升溫,成為近期A股市場的爆炒主題,致使出現了不少相關概念股1周內暴漲5成的現象,引發了許多市場分析人士的思考。他們普遍認為,中國政府關于物聯網政策的刺激;物聯網概念股的股價較低,股性較為活躍,不少品種本身具有一定業績支撐;其發展前景比智能電網更為樂觀,對經濟生活的刺激力度有望超預期,且有一定的產業化應用前景等因素,都是造成該概念被市場爆炒的重要原因。
針對這樣的現象,吳磊提醒投資者,物聯網概念雖具有技術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有可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想象空間,但短期相關概念股股價漲幅過高,良莠不齊,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成長預期,投資風險上升。物聯網投資概念熱能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
投資者要有風險意識。從“物聯網”到“智能地球”,吳磊認為,作為朝陽行業,投資者需要理性看待和認識物聯網產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真正挖掘行業內優秀的上市公司。
物聯網改變人們的生活
物聯網的發展,使物與物之間的交流往智能化方向發展,將增加人們的滿意度,方便人們的生活。實時監控和操作,還可以減少犯罪率,提高人們的自身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從事與物聯網有關的IT行業的工作,或將成為今后年輕人的擇業方向之一。
業內人士表示,物聯網未來還可能會對人體健康、家庭生活等領域產生積極的影響。一些高端人士將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物聯網技術將使對人體每個器官的實時、動態的監測成為可能,及時發現某些病變。隨著技術的改進,物聯網將被大規模推廣使用。未來它的運用成本會降低,性能會提高,服務會更人性化,實現物與物的真正通信,并對人們生活進行全方位、智能化的管理。
物聯網是什么
一般認為,物聯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為讓人們更具體地理解這個概念,專家們曾舉這樣的例子:運用這個技術,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
建立物聯網的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它的用途廣泛,可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物聯網完成了人與物、物與物的即時交流,它更是史無前例地打破了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的傳統思維模式,把兩者融合為了一體。有專家大膽預計,未來10年內物聯網可能實現大規模的普及,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