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環境來說,當前市場并非谷歌獨大,還有微軟。盡管一直以來 Window Phone 都飽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 WP 頂著衰聲在不斷成長。諾基亞自然不用說,中興、 HTC 、三星等廠商也都已經推出了 WP 機型,而一直被詬病的產業鏈,如今也越發火了起來,年中的時候微軟高層已宣布 WP 應用商店應用數量已達 10 萬個。趨勢已經非常明朗,未來幾年 WP 、 Android 、 IOS 必然三分天下。試想谷歌斷糧某廠商會如何,毫無疑問,微軟笑了。由此引出無需研發操作系統的第一個原因 —— 系統研發商之間的牽制性必然會大幅削弱其對手機廠商的話語權。
下半年以來,互聯網廠商大肆介入手機研發領域,期間周鴻祎大放厥詞:互聯網企業吃掉手機廠商是必然,未來做手機是沒有利潤可言的等等,引得業界一片嘩然,其中不乏認同之聲,對此筆者倍感無奈。小米 200 多萬出貨量時即有單臺盈利 500 塊之說,可以想見通過量級帶動的成本降低絕非空穴來風,另外三星、蘋果、 HTC 等廠商更不用多說。而且,關鍵不在于盈利,在于硬件廠商的反牽制能力。三星目前 25% 以上的市場份額,系統商失去三星的后果就是直接丟掉 1/4 的市場,即使不如三星,如金立、 HTC 等近 1 成份額的廠商難道沒有威懾力嗎?這種實力使得廠商在未來同谷歌的對話中,不論是授權費還是應用植入等一切問題都變得簡單起來。而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 —— 漠視市場的浮躁,專心耕耘自己的一環絕非無望。
第三個原因是可行性問題。首先說技術實力,國產廠商無望,縱觀全球也不出五家科技公司有這個能力。另外最為重要的是,并不是有技術就夠了,一個系統研發出來,沒有廠商配合,依然無法撼動市場。廠商不配合,系統就撒不開,系統撒不開,就不會有應用開發商跟進,這涉及到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構造問題,需要極其強硬的實力,谷歌有,微軟有,環顧后還有誰?這還不算最尷尬的,佩奇本年內的一次 Android 開發者大會中表態雖然 Android 目前還未給谷歌帶來盈利,但 …… 。但是什么已經不再重要,谷歌運作安卓三年以上了,至今尚未盈利,這個成本投入,不知華為是否在作出決定之前有過充分的思考。
京ICP備12005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