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目的的影響下,個人需要依靠能力和信譽來改變和影響周圍的人,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真正的領導力發生在追隨者主動選擇跟隨他們領導者的時候,也是在對領導者以及他們清楚描述的愿景產生信任的時候。領導力是一個涉及許多人為一個共同愿景而共同努力的過程。
領導者未來需要解決的兩個突出困惑就是“疑惑與權力”和“問題與答案”疑惑與權力領導者應該學會讓組織變得更加平穩、快速,等級越來越少,這樣員工才能擁有自信,才能自己做出決策并成為領導者。
國內企業的管理者有的甚至比國外同事提早10年就擔任了同等職務,領導力的培養遠遠趕不上職位升遷的速度,帶隊伍的管理能力薄弱,也缺乏足夠的訓練。企業家的領導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達,領導者不是萬能的,阿凡達也不是憑一己之力就拯救了潘多拉星球的。著名領導力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領導的定義,大致可分為三個視角:
一是從價值取向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中國古代“堯舜心傳”的故事就是典型。堯禪讓帝位于舜,告其治國之精妙:“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即只有持中道,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才能當領導,強調了領導者應有的價值取向;
二是從領導能力、領導功能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韓非子曾以“造父御馬”的寓言提出自己對領導的看法。造父正在鋤地,有父子乘車而過,馬驚不走,兒子下車在前拉車,父親緊隨其后用力推車,還請正在鋤地的造父幫忙推。造父收起農具,跳上車子,坐在駕車的位置上,理順韁繩,揚鞭策馬,駕車而去。在韓非看來,領導是對國家或某種局面具有駕馭能力的人。
三是從領導者必備的素質、素養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鬃犹岢觯?ldquo;政者,正也。”就是強調只有“克己”、“正身”、有道德的人,才有資格當領導??鬃佑诌M一步強調:“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即作為一個大國的領導者,要忠于職守,取信于民,勤儉節約,愛護下屬,根據他們的時間來計劃 工作。
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在21世紀,當社會變革、國際交流、信息技術、個性發展等諸多挑戰與機遇降臨到社會分工的每一位參與者面前時,無論我們是否身處領導者的職位,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具備某些領導力。沒錯,21世紀的領導力不僅僅是領導的方法和技能,也不僅僅適用于領導者,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或實踐的一種優雅而精妙的藝術。
在譚老師的領導力講座中,領導力其實是分三個層面,首先是領導自己,其次是領導他人,還有就是領導組織。那么什么是“領導”呢?我覺得這兩個字拆開來說,“領”代表著引領和拉動,要用力完成,要用很多管理的技巧,領著一群人能夠實現一個目標。“導”就是說尤其當這個目標是比較高遠的,比較虛的,不太容易看到的,前面那個地方是大家沒有去過的一個地方,這個時候需要做一些激發、推動和導向工作的溝通,這是需要用心完成的,包括你影響的也是員工的心,所以我把這個領導簡單的做這樣一個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