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酒會上我與李總結識,他談到公司的現狀,眉頭結成個疙瘩。深入交流后,我給了他一些建議:頑疾需猛藥,此時在想以制度和情理來扭轉局勢已經不可能,此時應果斷裁減掉阻礙公司 發展 、不聽從號令的員工,以使得制度可以落地并推行。對于企業來說,這樣的行為是次大手術,必然會傷公司元氣,但為了公司長遠的健康發展,必須如此。而后我推薦給李總一套我自己總結的一套“中國文化管理思想”建議其參考這個思想重新使公司振作,規范起來。現在李總的企業已經走出困境,做到了兩個全國知名 品牌 的東北區域總 代理 。
我所謂的這套“中國文化管理思想”其實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或技巧,只是我根據多年的管理經驗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融合后總結出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后我發現,在中國做企業經營所需要的科學管理方式,和西方倡導的科學管理方式有著重大的差異。
如今在管理中我們常遇到一些管理尺度與方法上的問題。比如和員工相處太過親密,本以為可以和下屬打成一片,方便管理與溝通,可結果卻是走的越近,越難管理,失去了威信,員工隨意妄為,有令不從;而嚴厲些吧,員工又覺得你很苛刻,產生了抵觸情緒,依然工作效率不彰。此時,我們不妨借鑒一下中國歷史文化中流傳、積淀下來的智慧,因為,我們今天的意識形態與行為習慣都來源于此,追本溯源,這里應該能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國傳統文化豐富而高深,其中列國時期爭鳴的諸子百家文化理論對我們今天的 企業管理 即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其中主要代表有: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等。汲取這些思想的精華,靈活運于企業管理當中,則可打造一種和諧強大的企業管理模式與文化氛圍。
在中國,儒家文化盛行了2000余年,一直為歷代君王治理天下所用,而儒家文化更普及于民間。在我國歷史,乃至現代依然是大到治理天下,小到人際交往,無處不體現著儒家文化的以仁德為本,中庸之道的和諧處事思想觀。現在在企業管理當中,提倡厚德載物,人性關懷等理念的很多,但成功者有之,失敗者也不少,究其原因,不是這種思想不對,而成敗的關鍵是運用這種思想理念的時機是否正確。有這樣一句話:一件事情是否正確,只是看是否發生在了正確的時間與正確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