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哪家企業不在頌揚創新精神?然而,如果像大家說的“都把創新看得如此重要”,為什么許多企業仍遇到創新問題?
很多人對此會條件反射地回答:這是因為人力資本的問題,很多企業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創新的必要條件不足。我對這種觀點表示反對。事實上,研究結果表明,幾乎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有競爭力的創新者(只要經過足夠的實踐)。我見過無數的相關例子,看到許多普通人展現了自己的創造力、智慧以及毅力。
但是,的確要在某種合適的環境中,這些人才能取得成就。而諷刺的是,很多信誓旦旦一心鼓勵創新的企業,其實際行動卻在謀殺創新。仔細審視一下你的企業,看看你的企業是否存在無心的創新殺手。
牛仔(The Cowboy)。由于迫切想創造一種有利于創新和變革 的寬容環境,牛仔們會一直倡導:“沒有界限,只要是好主意就行!”當然,企業必須持續地擴大疆界,但是每一家企業都有一些自己不會做的事情。一味提倡創新無界限,只會讓員工在一些“好主意”上浪費時間。老實說,這些“好主意”無助于商業化生產。
相反地,不妨嘗試一下高度集中處理事情的方法。例如,幾年前,全球最大的網上DVD租賃公司Netflix提供100萬美元獎金,只要任何一個團隊能夠改進運算法則,設計一個新的算法,其推薦精讀度比Netflix的推薦系統Cinematch精準10%—Cinematch系統用于分析觀眾的電影愛好和潛在的電影愛好—就能獲得100萬美元。250多個團隊接受挑戰,其中兩個團隊設計的新算法超過了預期的目標。因此,聚焦是實現創新最好的途徑之一。
谷歌愛好者(The Googlephile)。谷歌和3M公司曾讓自己的工程師,利用自己15%的時間“幻想”新的創意。受到這個故事啟示,一些管理者讓每個員工都在創意思考上花一點時間。他們選定每個月的某一天,聚焦于思考創意。這種辦法讓員工有參與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但是,這種做法卻往往無法奏效,除非企業形成了一個體系,能夠挑選、培育那些“好主意”。而且,思考創意活動如果太過頻繁,可能會出現一種現象:建議太多,執行太少。最終大家會質疑這種活動的意義,越來越多的員工找借口不參加“創意日”活動。
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管理者可以讓一小部分員工把大部分精力、時間投入到創新上。記住,剛開始時很多創新都會失敗。
宇航員(The Astronaut)。這種類型的管理者常常引用美國當年用以鞭策登月的督促語:“伙計們,我們需要一些震撼的元素!”思考震撼元素的想法當然是好的,但是這種急切催促通常只會帶來一些壞主意,甚至摧毀整個企業(比如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破滅)。這樣的風險告誡我們,“好主意”還沒有付諸實踐之前,必須仔細調研,要經得住反復推敲。“催促登月法”過于頻繁,往往會適得其反,創新更是遙遙無期。
相反地,管理者應該鼓勵那些作家彼得·西姆斯(Peter Sims)稱之為“小賭注(Little Bets)”的行為。學者和企業家們一致同意,最好的主意往往來自于“實驗-改正錯誤”的不斷循環過程。借用托馬斯·愛迪生的經典名句,“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開始出汗吧!
海盜(The Pirate)。一個暴徒說:“我們沒有用于創新的固定預算,但我們不需要這筆預算。因為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能找到這筆錢。”如此豪言壯語聽起來有大無畏精神,但是對于創新者來說,這只會帶來噩夢一般的生活。獲取資源的原則很不明確,這就意味著必須和許多利益相關者一起無休止地開會,而且沒有人會明確地表示“好”或者“不好”。
最好的 企業管理 創新是保持一種有紀律性的創新態度。企業有創新預算,以及如何獲取創新預算、使用創新預算都有明確的規定。雖然許多管理者認為“紀律”對創新而言就好比是一種詛咒,但事實上正是“紀律”促進了創新。前寶潔首席執行官雷富禮(A.G.Lafley)曾談起企業的創新流程:“關于創新流程的一個關鍵是:遵循流程。”
的確有一個好消息。如果你能辨別出企業中那些無心的創新殺手,那么你就能很快地解除它們對創新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