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領導是貌似殘忍的,因為TA需要忽視團隊中的那些個性化的需求。但反過來說,如果領導過于照顧個體的情緒,而“婦人之仁”,相信也不是什么稱職的領導。
領導者需要能看得清未來,看問題更有前瞻性,要帶領大家去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在更多的時候,是舍棄小團體與個人的利益需求,而追求更大的團隊整體目標的。如此殘忍才能在實現集體目標的同時,把小集體與具體個人各自的目標也都捎帶手實現了。
在領導角度,面對來自當下和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收益和確定性的風險,都是需要在保障生存的基礎上,才能擁有發展的可能性的,所以,用人也好,排場也罷,是需要用減法方式去思維與決策才能生存的。
從員工的角度,所需要關注的不僅是自己在當下是否有安身立命之所,是否有養家糊口之力,而且包括是否有積蓄力量之態度,是否有整合資源之氣魄。而不單純是和尚撞鐘,得過且過,更不是混一天是一天的磨洋工、甚至是胳膊肘向外拐地為外人爭取利益的態度,真正的職業精神是認真去對待手頭的工作。
員工需要關注的是自己未來能值多少錢,而不是現在賺了多少錢,即使關注自己現在有多少錢落袋為安了,都需要注重在扣除了一切開銷之外,還能沉淀下多少錢?;蛘呤窃跊]有收入支撐的時候,你能維持多長時間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
領導需要對未來有堅定的信心,卻又不能盲目樂觀。決策者與領導者,需要更多的是忍耐,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就倉促招兵買馬,并擴充地盤,這是領導者的昏聵,是在自取滅亡。
領導者與決策人的所謂信心是整個團隊的戰斗力支撐的,同時也需要有焦慮與恐慌,提前預見到所有的不確定性,并在企業這艘大船撞上冰山之前就能及時躲閃。
領導過于自信,又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因為那會讓自己面對確定的風險與不確定的損失,假如領導者失去警覺,就如剎車、安全帶等防護系統失靈的情況之下,依然在不斷提速,高速撞擊,除了車毀人亡之外,也不會有別的結果。
企業之中,必須有不同的聲音。比如在臨近沖動決策之下,決策人必須理性地去考慮那些不確定性,潛在的風險以及不可抗力。在沒有形成決議之前,充分意識到可能會面對的風險與可能會承受的損失。那就不能忽視戰略顧問的價值與作用。
與決策人和領導者相比,戰略顧問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與全局觀,在企業陷入泥濘的時候,需要為整個團隊樹立信心,在企業浮躁的時候,需要用鐵腕手段,讓團隊面對現實,不被浮躁的心性沖昏頭腦。
假如說領導尚可憑一時沖動來說話,做決策,并承擔相應的壓力,作為戰略顧問就需要比領導者與決策人具有更高的水準。
作為戰略顧問,是需要比決策者更具有眼光的,相比之下,更需要從負面角度去提示風險,更具有說服力的話術,完善一種預警機制,并預先設想出多種應對方案,而且要確定在機構內部能有相應的專業團隊進行相應的執行與效果評估系統。
做顧問的最高境界,是決策者有清晰的判斷力與決策力,對自己言聽計從,需要管理層能有強大的領導力,需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執行層有強大的 執行力 ,需要有精確的時間與目標的自我管理,如此,顧問才可以對自己的建議與方案負責任。
顧問落地,需要著眼于現狀,視角需要從產業拉回來,確定行業在產業之中所處的環節與特定的階段性,再理性地判斷企業在行業之中所處的位置,現實中展現出來的以及潛藏著的危險,未來的每一步有可能承受的打擊與損失。
在顧問角度需要時刻保持理性與冷靜,認清現實比保持熱情更重要。顧問必須要切實認清企業內部的機制缺陷,環境差距,以及相應的目標設定與執行,團隊的優勢與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