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要求管理人員既要放眼全球,又要關注本地;既要合作,又要競爭;既要不斷變革 ,又要保持秩序;既要盯住利潤數字,又要培養員工。哪個管理人員能夠把這一切都協調好呢?誰也不能。譚老師講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各種不同的觀念,尤其是五種管理觀念:反思的觀念、分析的觀念、練達的觀念、合作的觀念,以及行動的觀念。它們是管理人員解釋和應對周圍世界的五種方法。每一種觀念都有自己的主要對象,或者說目標。
但是,為了卓有成效,管理人員必須正視這些對立面,以便將這些看似矛盾的各個方面高度統一起來。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關注必須完成的工作,而且還要關注他們考慮問題的方法。說白了,管理人員需要各種不同的觀念。
大多數人過于迷戀“領導”而忽視了“管理”。人人都想成為偉大的領導人,再也沒有人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者。但是把管理和領導截然分開是危險的。離開領導的管理會導致一種缺乏創見、平庸的工作作風,而離開管理的領導則會導致一種脫離群眾的工作作風,徒使管理者變得狂妄自大。譚小芳老師總結出管理觀念的“五朵金花”:
一、自我管理:反思的觀念
管理人員迫切需要的是停下來思考,仔細回顧并徹底思考他們的經驗。索爾·阿林斯基在其所著的RulesforRadicals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事件,或“所發生的事情”,只有經過深思之后才會變成經驗。
善于反思的管理人員能夠向后看,為的是更好地向前看。譚老師認為成功的“遠景”并非是完全憑空想出來的,它們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一筆一筆地畫出來的。換句話說,善于反思的管理人員能夠正確地尊重歷史一一不僅包括記錄了轟轟烈烈的交易和災難的歷史,而且還包括記錄了使組織正常運轉而進行的所有小行動的日常歷史。你必須了解過去,如果你想利用現在到達更美好的未來的話。
二、組織管理:分析的觀念
分析就是把復雜的現象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分析無處不在,對于“情景”要進行行業分析,對于關系要進行360度評估,等等。但是分析與組織的聯系尤為緊密。沒有分析,你就不可能進行組織,特別是在大公司里。
好的分析為組織工作提供了一種語言,它使人們能理解是什么東西推動著他們的工作,它提供衡量業績的評價指標。譚老師講組織結構本身從根本上說是可分解的,它是建立勞動分工的一種分解方法。在任何組織結構圖上,你都能看到整整齊齊排列起來的一個個填有部門名稱的方框。
三、情景管理:練達的觀念
我們應當深入了解我們自己世界以外的世界——了解別人所處的環境、生活習慣和文化——從而能夠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世界。這對我們來說,就是練達的觀念。雖然全球管理人員可能花很多時間乘飛機在世界各地旅行,但他們只有腳踏實地,吸收方方面面的經驗,才能變得練達。
四、關系管理:合作的觀念
真正的合作觀念講的是關系管理——在團隊和項目之中,以及部門和聯盟之間的人際關系管理,而不是講人員管理。真正的合作觀念要求管理人員突破授權的概念,達到更高一層的承諾。這還意味著要擺脫英雄式管理,朝著參與式管理風格轉變。
五、變化管理:行動的觀念。
行動觀念的訣竅是對需要變革 的那些事情下手,同時又小心地維持其余的部分。譚老師講要獲得成功,變革 就不能遵循機械的程序和模式按部就班地進行。行動和反思必須融合在一個自然的流程之中,這個流程還得包括合作。當然,強有力的行動也是必要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多動或者無休無止、毫無目的地改動結構。行動力意味著保持好奇心、警惕性和勇于試驗。
就反思而言,主要對象是自我,沒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擁有洞察力;合作使對象超出了自我,進入管理人員的關系網絡;分析的對象比合作的更進一步,擴大到組織。組織的基礎是對各項活動進行系統的分解,這正是分析的內容。
在組織之外是練達這一觀念的對象——情景,即組織周圍的世界。最后,行動觀念通過變化——自我的變化、關系的變化、組織的變化和情景的變化——把所有的東西都聚到了一起。譚老師表示管理者應該把這些觀念當作一種態度,一種拓展視野的思維模式來看待。
許多管理者,根據他們各自的情況和個人喜好,很自然地會傾向于其中的某一種觀念。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善于反思,一些人更喜歡行動,一些人更善于分析,等等。財務和 營銷 經理 往往喜歡算計(大量的分析), 銷售 人員有時候會過于練達,而 人力資源 部的人則對合作有點過于熱情。因此,像縫合衣服一樣,隨著經理們變得相互理解并且能夠結合各自的長處,織布也常常要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