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創新就死亡”這句美國企業界的名言,已經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所接受。
不過,在經濟危機的席卷之下,市場與資金緊緊壓迫著企業的生存神經,此時創新該如何繼續推進下去?有沒有切實可行的獨特突破路徑?
升級創新思維
以往,中國企業的創新往往都是單個維度、單個節點的創新,比如推出某款有所突破的產品,嘗試了某種新穎的營銷手段,而且在過去的市場環境下,一招鮮就能吃遍天。經濟危機改變了全球商業環境,也必然給中國企業提出全新的創新要求,停留在過去層面的單維度創新既無法讓深陷泥淖的企業走出困境,也無法支撐現況尚好的企業在經濟復蘇后持續前進。
今天的創新必須是有著長遠戰略目標并系統推進的復合型創新、集約型創新,各個維度與節點的創新工作要集合在統一的戰略創新旗下。戰略創新是重中之重,當創新方向走上歧途,再怎么努力都無濟于事。
那些受危機沖擊較大的企業,創新的復雜度更大,要做的工作也更多,不僅要為危機付出一定的代價,砍掉該砍的項目,收縮必須收縮的業務,保證企業能繼續存活,而且還要在戰略上著眼于未來,創新不只是企望解決今天的問題,更是營造未來的競爭力。
低成本創新
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創新必須更為慎重,必須仔細平衡創新投入與產出,尋找到低成本的突破之道。
投資“雪中送炭”項目。當企業更深入地研究與把握客戶的需求,圍繞著客戶需求展開創新時,能清晰地辨別和區分哪些創新對于客戶而言是雪中送炭的,哪些創新則只是錦上添花的。集中資金及其他各類資源投入到雪中送炭的創新項目上,不斷提高產品與服務的按需定制能力,全力滿足客戶需求,就能避免把成本花費到華而不實的創新上,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有效地提升創新效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表示,創新難,最難在什么地方?最難在很多新奇的想法,新奇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上一錢不值。而不受市場歡迎的創新,不是商業成功的根本。這些脫離市場的創新,根源就在于沒有精準把握客戶的需求。
在企業內部挖潛。內部員工的潛力是無窮的,關鍵在于企業如何成功地將其激發。當每一名員工的創新意識與創意都做到最大化,企業的創新力自然驚人,這種內部挖潛不僅能大大節省企業的創新投入,而且能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與跨部門的溝通協調。
Altium大中國區就在金融危機下大力挖潛,過去高投入參加展會推廣產品,現在建立電話營銷隊伍,用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來開發客戶,不僅成本降低而且營銷效果更佳;過去高價請外部學習 機構給員工學習 ,現在內部挖掘跨部門的學習 系統,選擇一些資深經理幫助優秀員工提高技能,低成本地培育企業的創新力。
整合外部資源協同創新。過去很多企業的創新是立足于自身,但是單個企業所掌握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在新的商業環境中關起門來創新是沒有前途的。當前要降低創新成本,企業要積極整合各類外部資源,進行合縱連橫,借助社會力量協同創新。比如在研發創新上企業可尋求科技局、專業研發機構的扶持,在產品創新上企業可整合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的力量,在創新的資金支持上企業可引入風險投資者。
通過并購提升創新力。對于那些受影響不大的企業,金融危機帶來的是絕佳的創新機遇,利用這個時機低成本并購過去不敢奢望的渠道、品牌乃至研發,低成本吸納擁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可以為未來經濟復蘇提前做足充分的創新準備。
浙江大學創新與可持續競爭力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勁認為,企業要購買別人的技術為自己所用。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可能自己研發一個新技術需要幾年,如果別人已經擁有這個技術,直接付費購買,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節省購買研發設備的資金。
規避潛伏風險
CEO們不能忽視一個十分重要的事實:創新過程是最復雜的商業過程,從產生一個想法到實現創新,有很大距離。創新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不能看清并避開潛藏其中的陷阱暗灘,企業會在創新路上加速死亡。
不能盲動。許多企業的創新既缺乏充足準備與審慎考慮,也缺乏具體計劃與步驟,認為自己需要創新,就單純憑借感覺或市場跟風去盲目創新。
因此,在實施創新之前,企業應該先審視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是否與創新相匹配,是否擁有有力的創新過程保障,然后再制定出周密的創新計劃與操作細節,這樣企業的創新才能既雷厲風行快速反應,同時又不失理智。尤其是在危機時代,一旦盲動,企業恐怕萬劫不復。
創新要與發展戰略相吻合。CEO們往往注重在營銷、產品、組織等操作層面上的創新,而忽略了這些創新的前提是,必須與發展戰略相吻合。當發展方向都不清晰,企業就貿貿然在研發上大肆投入,必然是投入越大死得越快。在經濟低迷時期,任何企業都要注重創新的層次感,先從決策層面解決戰略創新問題,明確了前進方向,再系統推進各操作層面的創新。
創新要具備適用性。不管是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業務創新還是技術創新,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并非所有的創新都能產生正向的作用,有些不適用的創新甚至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危害。合適才是最重要的。創新的適用性差,表現為創新的決策不合理、創新的組織結構不合理、創新的技術不成熟、市場不接受、創新的成本大于收益等諸多方面。
要規避適用性風險,就要從技術、資金、客戶資源、渠道等多個方面,對企業自身情況有充分的把握,對當前商業環境下的市場情況特別是客戶應用實際有充足的了解和把握。
掌握創新的度。適度超前即可,如果在距產業化、市場化還很遙遠的時刻,就過早大規模投入創新,多半會遭遇失敗。深圳市萬興軟件有限公司就在這方面付出過代價。為了引領“軟件服務化”趨勢,從2005年年底到2008年,萬興投入1000萬,運營了一個專門為自己圖形圖像軟件配套服務的“拍拍樂”網站,結果發現這種服務創新太過超前,消費者并不接受,反倒延緩了公司的前進步伐。
* 作者系深圳市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附文:
小公司如何創新?
秘訣只有一個,就是打破固有的游戲規則和思維方式,徹底抹掉認為自己就是小公司,就無法花大錢,就不能做創新,就沒有機會的想法。當企業資源有限的時候,更要充分發揮創意,妥善運用手上現有的資源,遠離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迎接一些新的、不確定的事物。BMW的MINI之所以大獲成功,正是因為它不是BMW的最優先發展目標,因而沒有被關注到,團隊反而更有機會嘗試瘋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