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制約民企發展的瓶頸不在外部
9月12日,作為首批成長型企業簽約會員,福佳集團總裁王義政參加了3屆夏季達沃斯年會。他認為,目前制約民營企業跨越發展的瓶頸不在外部因素,而在于自身要有參與國際競爭胸襟,這包括對待宏觀經濟的把控方面以及決策者在競爭中的態度及胸懷。
通過與世界精英企業的對比,我們發現中國民營企業正處在一個優越的發展時期,無論是從國家的政策面還是經濟的宏觀調控角度,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話題
企業家要有博大的胸懷
原對外貿易部副部長龍永圖在《素質決定成敗》一文中指出,我們的企業家要具備這樣一個基本素質,就是要用博大的胸懷來對待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已經不是在創業的初期,或者說是淘第一桶金的時候,那個時候第一桶金淘不到,我們就面臨死亡,現在大家都有一定的底子了,這個時候是真正講胸懷的時候。我們講社會責任,講善待員工,也要善待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就覺得我們還是要考慮怎樣走出一條強強聯合的道路,使得我們中國的企業變得更大一點、更強一點。不要以為當了個雞頭就那么好,當這個雞頭也很辛苦。
■觀點
小成靠德才,大成靠胸懷!
一位專家指出,寬闊的胸懷是成功企業家的基本素質之一。企業家的成功絕非僅靠聰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他們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影響了每位有志員工。他們的胸懷像大海一樣寬廣而有容,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都能龐然冷靜,坦然處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從廣大處覓人生的態度,把生命的境界擴大,把事業做大。在你寬闊胸懷之下,你并沒有強求別人怎么做,別人卻主動為你考慮,盡心盡力為你做到最好,這就是胸懷給你的回報。
企業家最終的競爭,是胸懷的競爭。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心有多遠,未來就有多遠。
企業家的智商、能力落差,往往都不是太大。而胸懷的落差,是驚人的落差。多大的胸懷,做多大的事情。所以企業家最終的競爭是胸懷的競爭。不僅能做到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貫四季而不衰,歷坎險而益固,只為心善胸寬天地鑒,德尚和雅成方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功的考驗,失敗的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妥善處理事與事、人與人、人與事之間的問題,時刻體現企業家的寬廣胸懷。
辛苦而心不苦執著而不滿足
不久前,在一個論壇上,中國 太平洋 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華洋集團董事局主席嚴介和應邀作了題為“管理境界與企業家成長”的專題講座。
嚴介和認為,中國已經步入了產能過剩的時代。在產能過剩的時代,強調的是企業的創新,“愛拼才會贏”已經過時,必須“會拼才會贏”。在這個時代中小企業家必須“學有度,思無界,行有疆”,做到“做人先做事”、“辛苦而心不苦”、“執著而不滿足”,把握好變革 、穩定、發展三方面的關系,中小企業要立志打造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美的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嚴介和說,21世紀企業家的競爭是企業家胸懷的競爭,企業家的胸懷決定了企業的成敗。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應該經歷成長、成功和成熟三個階段。其中成熟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沒有成熟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種危機。要做到一個成熟的企業家,應“學有度,思無界,行有疆”,就要做到“做人先做事”、“辛苦而心不苦”、“執著而不滿足”。
王義政:目前制約民營企業跨越發展的瓶頸不在外部因素,而在于自身要有參與國際競爭胸襟。
龍永圖:因為民營企業開始都比較小,所以胸懷不夠,胸懷不夠就產生內斗,不善于把競爭的對手變成競爭的伙伴。
國際競爭需要企業聯合
原對外貿易部副部長龍永圖在《素質決定成敗》一文中指出,民營企業必須要有胸懷,更加博大的胸懷。因為民營企業開始都比較小,所以胸懷不夠,胸懷不夠就產生內斗,不善于把競爭的對手變成競爭的伙伴。長期以來,中國的企業是“寧為自守,不為留后”。我們中國的企業環境當中認為最壞的一條,就是我們企業的內斗。所以我過去幾年到處講,我們中國以前的一句老話,叫“苛政猛于虎”,但是對于我們中國的企業發展環境來講,就叫做“內斗猛于老虎”。
最厲害的是上次來溫州的時候,我們中國溫州的打火機被歐盟反傾銷,溫州的生產打火機的企業家們就講,他說我們其實并不怕歐洲的反傾銷,就怕我們中國企業內部的斗爭。一個20萬美元的定單,可以有幾十個、幾百個企業去爭,那還有什么好價錢呢?后來大家拼血本,把價錢降得很低,最后還招來人家反傾銷,我覺得反傾銷的問題首先要解決我們內斗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反傾銷的問題,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以說一定要從源頭上解決反傾銷的問題。
我們中國企業的內斗,所帶來的不單單是企業的損失,也是我們國家形象的損失。我可以給大家講,有一次非洲要把它整個的電信搞成使用程控交換機,我們中國的一個電信企業和英國的一個公司競標,最后我們中了標。我們制造的質量和英國一樣,但是價錢比英國便宜30%,所以非洲國家的總統非常高興,找到我們大使說真是感謝你們,中國的企業讓我們省了30%的錢。哪知道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后,我們中國另外一個程控交換機的制造商就說,我可以再便宜10%,這個非洲總統感謝的話還沒有說完,另外一個企業就來了這么一套,使得我們中國的大使真是丟了很大的面子,也使這個非洲總統非常尷尬。
這種內斗的問題,不僅傷害了我們自己的企業,也損害了我們國家的形象。我們中國企業要逐步地走出去,在國外一起競標的機會越來越多,怎么解決這個內斗問題,確實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采取強強聯合的辦法,使我們很多的中小企業能夠聯合起來。正好我們溫州有一個有名的強強集團,它就是由溫州的四大鎖王聯合起來的一個強強企業。這個名字起得也好,強強,很響亮,而且反映了一種精神,就是我們中國的企業一定要有一種博大的胸懷。在我們國內首先實行強強聯合,這樣才能夠應對國際上的競爭。
營商三種境界:土狼、獵豹與大象
《銷售與市場》作者梁錫崴認為,10年來,筆者接觸過眾多的老板,也見證了太多的商海沉浮,見得多了,就會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出來。其實中國的企業家雖多,但無非只有三種境界:草商、儒商和哲商,如果要用動物來比喻,那就是土狼、獵豹與大象。
草商,指不需要也不太喜歡動腦筋,目光不長遠但富有冒險精神實干主義的“草莽英雄”,他們為生存而奮斗,憑經驗管理、靠直覺做事,敏于行,納于言,拙于思,“小腦發達,大腦不發達”。這些人就是商業叢林中的土狼,體格強健,四處奔跑,永不疲倦,永不言敗。這些人構成了中國企業家的主體,80%以上的大小總裁們都是這樣的類型。
企業家第二種境界是儒商:以知識武裝自己、具有“士魂商才”的商人。所謂士魂,就是這種企業家在市場大潮里沉浮多年,必然會要嚴格遵守商業道德,誠信為本,謀利有度;所謂商才,指的是這類企業家在商場中修煉有成,善于抓住商機、把握經營之要,圓融管理智慧,熟練運用各種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他們正像以敏捷和速度著稱的獵豹,嗅覺敏銳,行動快捷,能夠巧妙地避開陷阱,迅猛地抓住獵物,并且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修煉出對危險和機會特殊的直覺。他們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熟悉每一種利益格局,懂得在灰色領域如何靈活自如地穿行。在中國企業家中,儒商占的比例不會超過20%。
而哲商,顧名思義,就是商人和哲人的結合體,是用智慧統率知識的新商人,在他們的經營運作中體現出來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他們就像草原中的大象一樣,站得高、看得遠,走得雖慢,卻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累積雄厚的實力。這些人平時看起來四平八穩、不輕易出手,但隨便跺跺腳,商界就要晃三晃。在商界中,這類的哲商屈指可數。在很多時候,他們的行事方式往往也讓土狼、獵豹們難以理解、無法認同。“小富靠智,大富靠德”。到了哲商的境界,需要磨煉的已經不是簡單做事做人的技巧,而是將知識系統化,海納百川,力求自成一家之言了。通過總結和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通過思想的進步帶動企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