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集團行政總裁冼博德前不久在 200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作出了如下表述:“若有人需要確認采取可持續發展業務方針的重要性, 2008年 金融市場 的動蕩和紛擾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在他心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是使渣打銀行得以平穩度過金融海嘯的諾亞方舟。而這一戰略最好的執行就體現在渣打不僅專注于提升當前和長遠業務的表現,還積極推進為環境和**帶來正面影響的項目。
就在冼博德發表上述宣言的兩月后, 北京 王府井東方新天地的渣打銀行北京分行會題)。渣打議室里,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環球市場有 營銷 人士認為,國內外企業銀行是在部董事總經理陳銘橋向《成功營銷》介紹了對待公益營銷的強烈態度反差利用最大他所負責的公益項目的進程。從 2008年6月可能推進起,他擔負起渣打銀行參與中國四川地震災其實體現了中國企業公益營銷公益事業,區的賑災事宜。 5個月后,渣打中國向四川省綿竹市政府捐贈了一千萬元人民幣用于此項目的建設。
這樣的公益活動對渣打而言并不算新鮮事。從“關心艾滋行動”到“看得見的希望”,渣打銀行每年都會根據公益活動的嶄新目標而有序地進行。
近年來,企業**公民責任是個熱門話題。以公益等形式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倍受關注,不同機構出臺的相關榜單也著實不少。然而似乎并沒有引起大多數獲獎企業的太大關注。或許是中國歷來“做好事不留名”的傳統,國內企業在公益營銷宣傳上往往羞于言表或是曇花一現。相形之下,星巴克、微軟等跨國企業則視之為一種很常規的行為。企業在考察這類項目時會根據當前的產品和 市場營銷 戰略選擇公益項目。有營銷人士認為,國內外企業對待公益營銷的強烈態度反差其實體現了中國企業公益 營銷戰略 的缺失。
渣打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其品牌的公益營銷戰略。渣打所強調的**責任項目有三大準則:一是與渣打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與銀行所在市場的相關性;二是可充分運用自身能力、資源和設施作出最大貢獻,其中很重要的包括善用員工的核心技能和專業才智,讓他們在項目中發揮所長;三是通過推動公益活動幫助解決一些意義重大的挑戰(例如:逆轉氣候惡化,健康、貧困等問題)。渣打銀行是在利用最大可能推進公益事業,為利益相關者和銀行自身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渣打銀行北京分行行長郭凌燕就曾表示,公益活動給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收益,還給企業形象和品牌帶來好處。
在各類媒體硬性廣告宣傳效能逐步降低的營銷大環境下,企業也在思考如何進行品牌 營銷創新 。能與生存環境建立起良好生態關系的企業,才能讓自己的品牌更深入人心。而公益營銷這種極具親和力的感性營銷方式擔當起了客戶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為了使熱衷公益成為一種真正的 企業文化 ,渣打銀行專門在年假以外,給予每位員工每年兩天的志愿者服務日帶薪假期,讓員工參與自己銀行組織的活動,或是參加與其目標相符的其他**公益活動。
有資料稱,當一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在 1000美元至 3000美元時,這樣的環境正好適宜公益營銷的發展。而中國恰恰迎來了這樣的發展階段,渣打銀行的公益營銷為國內企業從新的高度認識這一營銷方式提供了不錯的藍本。
京ICP備12005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