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領導者并不意味著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因為一旦成為領導之后,你必須致力于贏得團體成員的接納,并發揮你潛在的影響力。“一頭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卻敵不過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綿羊。”堪稱經典的商界名言幾乎是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領導力對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
登上領導寶座的煩惱
毫無疑問,企業家作為時代的寵兒,義不容辭地要承擔起領軍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主管、部門主任、董事長、經理或老板,這樣的頭銜很快就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挫折、失望及不受歡迎的問題與困擾。毫無疑問,你將會很快感受到來自周遭的嫉妒,或是因為他們得不到你這個位子所產生的敵意。
同樣,你也可能會感受到團體成員和你的相處,產生了有形成或無形的改變。一些幾個禮拜前還是朋友的人現在好像開始避著你,不愿你加入他們的午餐陣營。一些則表現出怕你、防你的態度,不愿和你討論問題。于是,你可能發現別人只在對你做一些表面工夫,或吹毛求疵的行為。這就無怪乎你在推行新計劃或提出良性建議時,會遭到別人頑強的抗拒或抵制。
當一個人成為領導之后,他和團體成員間的關系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先前把你當成同事或朋友的人現在突然改變對你的態度,這種分野顯示出你是“高高在上”,他們“在你之下”,他們必須“向你報告”,而你是“掌管一切”的。立場的不同將帶來不一樣的行為模式,好比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立場不同,尤其當團隊成員覺得他們“在你之下”,這種抗拒幾乎不可避免。
一旦進入一個與所謂“權威人物”所共建的新關系中,人們很自然的會采用以前所慣用的對抗模式予以因應,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個領導者都會接觸到團體成員承繼于孩童時代所形成的心理狀態。他們特有的對抗模式已經擺好架勢、準備行動,并不是領導者激發出他們這樣的防衛系統。其實,領導者可能根本就不打算使用強制的權力和權威,但是團體早就以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認定領導者可能是一個專斷的控制者或操縱者,而使這套對抗機能伺機以動。
下屬的對抗方法
下面所列的種種對抗方法可能讓你覺得眼熟,有些或許是你小時候常用的,有些甚至是你現在已經長大成人還繼續使用的:
1、抗拒、蔑視、叛逆、消極。
2、恨惡、憤怒、敵視他人。
3、攻擊性強、報復、還擊、諷刺權威人物。
4、撒謊、隱藏自己感情。
5、責備別人、說閑話、騙人。
6、結黨組派、結合他們來對付權威人物。
7、臣服、遵循、順從、奉承。
8、只做表面功夫、乞求小惠、巴結權威人物。
9、一味的順從、害怕嘗試新的或較有創造性的事物、事事依賴主管。
現在應該比較明白,為什么當上領導者并不意味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在你努力爬上領導的位置之前,團體成員對你就有了一種新的認定,把你當成是未來可能的專斷控制者。印度有一個寓言:一個國王搜集大量的黃金、珠寶,打造了一張黃金床,鑲滿珠寶。這張床是如此名貴,所以他要做出一個合乎全國人民尺度的標準長度來,他量了全國所有成年人的身高,除以全國人口的總數,得出了全國人身高的平均值。照著這個平均值,打造了這張床。每日 晚上他一定要請一位大臣或百姓,夜宿寢宮,讓他睡這張名貴的床,如果他太高,躺不下這張床,國王就會叫人砍下多余的長度。假如身高不夠,國王也會叫出二位大力士將這個人剛好拉到這張床的長度。要讓躺在床上的人符合床的長度,這是國王每日 一定要做的事。每個人都用自己內在的標準來指揮自己每日 的行為,當我們團隊成員有新的判定時,就會按照思維來引導他們來對付你。
不管是領導與部屬,任何人對同一事件的判定與角度都是不一樣的。托馬斯o杰斐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在他給孫子的忠告里提到了以下10點生活原則:
1、今天能做的事情絕對不要推到明天。
2、自己能做的事情絕對不要麻煩別人。
3、決不要花還沒有到手的錢。
4、決不要貪圖便宜購買你不需要的東西。
5、絕對不要驕傲,那比饑餓和寒冷更有害。
6、不要貪食,吃得過少不會使人懊悔。
7、不要做勉強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
8、對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不要庸人自擾。
9、凡事要講究方式方法。
10、當你氣惱時,先數到10再說話,如果還氣惱,那就數到100。
約翰.丹佛是美國硅谷著名的股票經紀人,也是躋身美國10億身價俱樂部的成員,在對記者的一次答辯中,我們看到他對以上幾個問題的回答,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政治家和一個商人的截然不同之處:
1、今天的事如果放到明天去做,你會發現很有趣的結果,尤其是買賣股票。
2、別人能做的事情,我絕對不自己動手去做。因為我相信,只有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值得我去做。
3、如果可以花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我絕對不從自己的口袋掏一個子兒。
4、我經常在商品打折的時候去買很多東西,哪怕那些東西現在用不著,可是總有用得著的時候,這是一個預測功能。就像我只在股票低迷的時候買進,需要的是同樣的預測功能。
5、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這有什么不對嗎?
我的父母我的朋友們在為我驕傲,我有什么理由不為自己驕傲,我做得很好,我成功了。6、我從來不認為節食這么無聊的話題有什么值得討論的。哪怕是為了讓我們的營養學家們高興,我也要做出喜歡美食的樣子,事實上,我的確喜歡美妙的食物,我相信大多數人有跟我一樣的喜好。
7、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歡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沒有辦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正像我的理想是一個音樂家,最后卻成為一個股票經紀人。
8、我常常預測災難的發生,哪怕那個災難的可能性在別人看來幾乎為零。正是這種動物本能使我的公司在美國的歷次金融危機中逃生。
9、我認為只要目的確定,就不惜代價去實現它。
10、我從不隱瞞我的個人愛好,以及對一個人的看法,尤其是當我氣惱的時候,我一定要用大聲吼叫的方式發泄出來。
有效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當然,我并不是想泄你的氣,嚇得你不敢去當領導者,我只是想把一個領導者與成員間的動態關系很坦白得告訴你,做一個領導者并不意味著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因為成員對你的尊敬與接納不會自動降臨。為了能夠有效的領導團體,發揮真正的影響力,領導者必須學習某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以有效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人成長與改變的三種主要動力:第一種是痛苦,第二是無聊,第三是啟示。一個人即使不想成長、轉變,當他遭遇無數痛苦,往東走碰壁,往西走撞個大皰,往北走跌倒,往南走遇挫敗,當他積壓許多痛苦而又沒有勇氣選擇死亡時,就會開始思索:“我到底有什么不對?我到底需不需要一些改變?”這是所謂的“痛定思痛”,使我們開始走上成長的道路。而無聊同樣也是一種動力,當一個人每日 過著重復的生活,日復一日,覺得自己生不如死,活著不曉得干什么的時候,他也會開始想:“我到底該不該做些改變?我到底是不是要過些不同的生活?做一些不同的選擇?”所以無聊也是轉變和成長的重要契機之一。另外一種則是啟示--嶄新經驗。一個不曾愛過的人,突然之間他被愛,或者他去愛人了,這才經驗到另外一個有愛的世界是如此的美,是他生命里從未經驗過的,由此他會開始渴望想要追求,開始想要朝那個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