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是企業乃至所有組織的核心力量,是連接“頭腦”和“四肢”的“脊柱”,但中層的問題往往也是高層最頭疼的。中層覺得自己最累,高層覺得中層執行不力,基層覺得中層瞎指揮。面對這種“上擠下壓”的困境,中層該怎么辦?
很多人都發現,目前的學習 市場中,中層的學習 日益多了起來,一方面是因為中層涵蓋的面太廣,一方面是中層確實不好做。其實市場上許多書中層也都可以拿來看,只是許多時候要靈活運用,而不能照搬過來。學習 課程也是如此,要根據客戶需要量身定做,要讓客戶以學習 的費用享受咨詢的服務。
對企業來說。如果沒有中層這個挺直的腰,領導者再英明偉岸、硬件再先進漂亮、基層員工的素質和 執行力 再強,企業仍然免不了磕磕絆絆,陷入種種不可預測的困境!恰恰就是這一點,是目前很多中國企業的缺陷和不足。
高處不勝寒啊!許多人就是這樣想得。但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大家都還是希望自己口袋里多些銀子的,于是就見縫插針,總想升職,豈不知這種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老板討厭,動不動就有人跟自己要錢,你說哪個老板樂意?
下屬也不要忽視了,對他們來說你就是領導,如果你不能帶兵,那老板只好還把你打到小兵的位置,讓更有能力的人來坐這個位置。中層就是兩個字:溝通。上面的東西不消化,搞不好就成了腸梗阻,不可大意啊!
李繪芳(www.lhfpx.com)老師指出,中層管理人員的學習 要比管理層的要多,其總體花費可能會超過管理層。所以,對于此類學習 應當重點關注。需要在平時就做好此部分人員的管理技能水平分析。可以將此類人員的管理技能分解成若干項,通過對中層管理人員每一項技能的評估,了解公司整體中層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狀況。有針對性的就前若干項進行集中學習 。實現技能提升的循序漸進,做到有的放矢。
當然,依據行業、企業、部門、入職時間、個性、是否新晉升甚至年齡、學歷的不同,中層干部在學習 計劃上也有著差異,甚至是迥然不同。 銷售 企業中層干部,較大一部分是銷售精英,銷售能力強,但團隊意識和管理能力不強;財務干部,嚴謹細致但溝通與協調能力不足。管理職能干部的溝通和管理意識強,但職業困惑大于專業部門干部等。新晉升人員沖勁大干勁足,但崗位實操不足,經驗欠缺等因素。
了解了企業中層干部的特點,就可以將依據特點對中層干部進行分類。不同的特點反映不同的學習 內容需求,反映不同的學習 接受能力,也反映對學習 計劃形式、學習 計劃組織計劃 的具體要求。了解當前企業中層干部的狀況做中層干部學習 計劃必須有一個規劃,而規劃必須建立在對中層干部現狀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盤點和了解中層干部現狀很重要。
在中層管理人員這個階層中,他們是能夠承擔起責任的一個隊伍,他們的本身素質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個企業的力量和文化的變化。企業高層只是把握方向的一個領航者,真正去操作實施高層管理者的方向還要依靠中層管理人士。
中層管理者作為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與日常經營運作的橋梁,其對企業運作管理的重要性無可置疑。中層管理者的重要工作至少包括3個方面。一是通過對公司發展戰略、措施、政策的解讀,貫徹到自身所負責的職責單元,并在工作計劃計劃 、員工學習 和輔導等等工作中得以體現,最終推動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二是隊伍建設或人員培養,在通過工作任務的分派、監督、輔導、激勵等環節實現工作目標的過程中,培養滿足工作要求的員工;三是創建團隊氛圍,通過細化的工作貫徹公司文化,詮釋企業精神與理念,激發下屬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而對于新任職的中層管理者提供一個在實踐中學習的方案,可以參照學習路徑圖的方式,研究制定新任中層管理者達到獨當一面的標準和達到此標準需要的學習 和實踐,縮短他們的崗位適應時間。中層領導力的提升單靠企業界、學術界、學習 界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實現,需要通力協作,從中層管理者的需求入手,建立起激發、供給、滿足等一整套領導需求管理體系,讓他們實現喜歡學、看得懂、學得會、做得好,得到真正的提升。
既然中堅主管是企業中連接戰略層和操作層的核心紐帶,是打造一流企業執行力的中堅力量,因此如何培養、提升這些中層管理者的領導力是企業關注的重點。今天,變革無處不在,需要很多協作、自組織的系統已經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轉變。在《哈佛商業評論》中,這些作者描述了新一代經理所必須的四種技能。在我看來,領導者是否卓越,有一點的差異比較關鍵:那就是——是否能夠建立成功的合作關系。
虛弱的領導從不相信自己成功,除非他們看到別人的失敗。如今,企業面臨的各種挑戰非常復雜,以至于個人或單個組織已經很難解決。要想得到一個長期有效的解決方案,不僅需要組織內部的協調,還需要組織與顧客、供應商、甚至競爭對手之間的協作。領導者必須通過消除內部斗爭和狹隘主義,營造出一種相互協作的精神,只有實現內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外部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