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產品與模式構成了直銷的三大法寶。機會投向 銷售 商,產品賣給消費者,而模式當然是留給自己了。這里的機會,即消費者在消費產品的同時就可以累積自己經營的資格,進而擁有經營權。當它得到過分強化時便演變為拉人頭,制造暴利誘惑。這里的產品是指產品本身真實的功能。直銷不外乎兩種:單層次直銷與多層次直銷。更多的企業選擇了多層次直銷。
有趣的是機會、產品、模式的不同組合卻造成了迥然不同的直銷。一個沐浴在中國政府的陽光下:他們選擇了產品-機會-模式;一個卻掩沒在輿論的陰影里:他們選擇了機會-模式-產品。陰影中的直銷已經在變,逐步裸露于陽光下,為了中國式生存;而陽光下的直銷則在去年12月11日——中國政府加入WTO的承諾期限熬出頭。
不管怎么樣,陽光下的直銷多多少少已經帶著幾分新鮮的色彩。有人說:中國直銷進入了產品時代,直銷進入新直銷時期。這對直銷企業合法后的生存將是一次新的考驗。
新舊直銷在發展的初期,其實它們是同一個面孔,只是這個面孔有些模糊,不同的是,新直銷完成了自身的進化,開始了中國式生存,而舊直銷在灰色地帶的逗留過久,最終與灰色一同黯然。
中國直銷15年的發展中,直銷也經歷“物種”進化,漸漸有了某種新的屬性。它至少完成了三次跳躍。
第一階段 直銷突圍
1998年傳銷禁令,2002年傳銷嚴打,讓處于灰色地帶的中國直銷經歷著水深火熱。它們對國家的政策法規保持了相當的尊重。新直銷企業在進行政府公關的同時,它們也努力提升自己的公眾形象,它們努力走出輿論的陰影重回陽光下:“產品-模式-機會”一度成為直銷企業謹慎的選擇。
這種選擇也許帶有更多的法律強制力,直銷企業把機會的銷售悄悄隱藏起來,著實出于無奈。直銷在中國的發展太快,已經越過直銷的底線。
1990年1月23日,第一家直銷企業——雅芳投資在中國登陸,隨后,安利、如新、仙妮蕾德、中山完美等一批直銷企業進入。同樣,本土直銷企業——天獅、福建福龍、新時代集團也應運而生。直銷在中國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新鮮的銷售模式一下子喚醒了人們的經濟意識,使他們壓抑已久的能量迸發出來,紛紛尋找機會,下海經商,以試身手。到1998年的時候,中國直銷企業已達到6000多家。
機會的誘惑形成了龐大的銷售網絡,給直銷行業帶來巨變。
這一時期,直銷在中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95年安利當年銷售1個億,1998年時已經達到15個億。而1995年的天獅,企業處于電費都交不起的困境中,采用直銷的第二個月銷售就突破百萬元大關,以后扶搖直上,1997年時已經達到20個億。
與此同時,非法傳銷也甚囂塵上。大量的“老鼠會”、“金字塔”式非法傳銷組織產生,他們打著直銷的旗號,向渴望成功的人們兜售成功的機會,直銷生存在這個灰色的地帶。 1998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一紙禁令封了中國直銷業之門。直銷幾乎成為中國輿論最厭惡的詞匯之一。
這也使得安利、雅芳、天獅等直銷企業后來對銷售隊伍的擴大作出限制。2002年傳銷嚴打期間,安利甚至對銷售隊伍進行整肅,一批拉人頭的銷售員被清理出門。
為了改變直銷形象,安利、雅芳、玫琳凱等直銷企業開始了強大的政府公關,最終它們為直銷贏得了生存的空間,并搭上WTO的順風車。
另一方面,它們也在努力提升直銷的公眾形象。中國是安利在全球唯一做廣告的國家。安利把握住中國老百姓比較信任媒體的特點,重金聘請伏明霞、田亮等形象健康的代言人,在各省市和中央電視臺重金投放廣告。奧運會期間,“有健康才有將來,安利紐崔萊”的電視廣告頻頻出現。緊跟安利的是中國本土直銷企業天獅集團,以周華健為其代言人的天獅健康快車的廣告在央視也是閃亮登場,王府井街頭甚至出現了600平米天獅巨大的戶外廣告。
讓直銷變成一個溫和的詞,健康無疑是一個不錯的牌。《直銷法》的出臺也需要一個溫和的背景,盡管這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不過,一些情形表明:中國政府在1998年對直銷行業的禁止其實加強了直銷行業在中國的品牌效應。像安利、雅芳、玫琳凱等企業后來不得不去開一些店鋪、做產品廣告,這反倒使它們的品牌變成可視的了——從路邊的廣告牌到店鋪,提高了它們在人們眼中的品牌地位,其產品更加合法化,從而提升了銷售。
第二階段 可以不再直銷
響應中國政府的號召,積極拓展店鋪經營,將以人脈為銷售惟一載體的傳銷演繹成了“店鋪+直銷人員”或者專營店的非原直銷模式,并成了這一時期的主題。在產品、機會與模式三者的秩序上,模式退回到第三位。
為了讓直銷在合法的路上走得下去,1998年,直銷企業開始轉型。
雅芳、仙妮蕾德開始了非直銷的生存,安利、天獅等一批直銷企業則繼續著直銷的試驗。雅芳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銷企業,業內公認它1998年以來在中國的轉型最為徹底。雅芳目前在中國擁有5500家專賣店、2000多家專柜和其它 零售 點。但雅芳在中國成為一個批發兼零售的化妝品企業后,在業績上卻離一同走上轉型路的安利越來越遠。
1998年7月,安利在中國“店鋪加雇傭銷售代表”的轉型獲準。當年的銷售額從1997財年的15億元人民幣跌落到3.2億元人民幣。但5年之后,安利在中國的業務卻高歌猛進,很多產品由于原料周期或生產超負荷而供不應求。店鋪+直銷人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直銷的原汁。這也為安利后面的快速發展埋下伏筆,2003年中國安利的銷售達到了80多億元,而雅芳為20多億元。
1998年以后的直銷少了一副神秘的面紗,它不再是制造暴富的機器。當直銷在全國的網絡布點完成,它的倍增效應開始走向一個平緩期,已經不再像直銷出現之初的爆炸式膨脹,而是變為實實在在的一種 營銷 手段。
目前,在全國的一級城市、二級城市甚至縣級市場,直銷的網絡都已經全面滲透。安利在全國開設了130多家店鋪,僅活躍的營銷人員就有13萬之多。本土的天獅集團在3年之內培養了300萬之眾的消費者與銷售商隊伍。
“可以不再是直銷。”熟悉天獅一位專家說,“直銷對天獅只是一種營銷方式,在當時它確實為天獅的生死轉折起了決定性作用,現在對天獅采用哪種營銷方式,都已經不會影響天獅的生存了。但天獅不會放棄這種營銷手段。”
不過,直銷的網絡效應至今仍然在吸引著傳統中國企業的目光。
有消息表明:“大師級”直銷學習 專家駱超與天獅中斷合作后,已經攜手西安民企步長集團,為其醫藥系列產品出謀劃策。直銷與傳統營銷之間的合作能產生一種什么樣的結果呢?一切還只能讓人拭目以待。
從1990年到1998年,直銷這8年的快速發展,背后是其銷售網絡平臺的成功搭建。平臺形成后,直銷作為一種營銷手段漸漸平淡下來,而平臺上的表演將成為新直銷主義又一場有聲有色的競賽。
誰會成為直銷平臺上的主角呢?
除了產品,還是產品。研究直銷的專家劉勝堅持自己的觀點。
第三階段 尋找產品……
賣產品將成為新直銷主義最陽光的策略,直銷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的魅力正在于此。產品-機會-模式成為新直銷主義的戰略選擇。
新直銷時代的產品戰略已經初見端倪,產品對于直銷的意義已經不是一般層次。一方面,直銷隊伍的忠誠離不開產品。產品的好壞影響著消費群體的擴大,這對銷售人員來說意味著機會,沒有這個機會墊底,直銷隊伍的流動性會加大,這又關系到直銷網絡建設的安全。直銷網絡平臺是直銷企業賴以生存的一個根本。另一方面,直銷產品本來就單一,隨著傳統銷售體系的完善與布局的完善,直銷的發展將會面臨瓶頸,這種跡象在美國、日本已經出現。中國的直銷業盡管發展勢頭正猛,但撞到天花板并非遙不可及的事。
事實上,多數采取直銷模式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安利和戴爾為例:安利的產品風靡世界近半個世紀,靠的就是與眾不同的產品質量,可以說沒有產品質量做依托,即使采用直銷模式,在當時安利都很難成功。
也許安利自己都沒有料到紐崔萊會在中國如此成功,已經占到安利中國銷售80億元的60%,有48億元之多。現在安利斷貨現象已經非常嚴重,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提高了安利的美譽度。
而本土的天獅集團,繼營養高鈣素在中國市場大獲全勝之后,市場銷售突破10億元;而蟲草、螺旋藻等產品也先后在俄羅斯、新加坡、韓國、北美、非洲市場上一路高歌。這一片市場的開拓成功為天獅貢獻了40億元的銷售。
“我是來尋找產品的。”這是天獅總裁李金元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靠直銷起家的李金元知道,直銷平臺搭建完成后,接下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產品。盡管天獅“營養高鈣素”創造了單一產品20億的年銷售紀錄,這對一個企業的持續發展還遠遠不夠。
2002年,天獅集團開始由“通路模式”向“產品模式”進行戰略傾斜。天獅集團與國內60余家廠商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這種戰略趨向豐富了產品序列,也彌補了天獅自己研發力量的不足。像降血脂、抗風濕類產品通過天獅的網絡銷售獲得成功,產品鏈的延伸讓直銷網絡平臺的意義開始凸顯。現在,天獅集團已經擁有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生活用品等多個系列的近200種產品。
目前以直銷的方式銷售其產品的行業包括: (1)保險業;(2)書籍/音樂帶;(3)化妝品/清潔劑;(4)食品/營養品;(5)廚房用具;(6)一般工業用產品。
實際上,直銷企業產品線的豐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進。
劉勝認為:《直銷法》通過后,進入直銷行業的企業會增加,這些企業大多數以保健品、化妝品等產品為主,這塊市場將更加擁擠,競爭自然加劇;第二是合法化的直銷企業,會進一步擴大銷售隊伍,能量的釋放最終還要看產品市場的擴大。企業是通過豐富產品來擴大市場呢,還是通過降價手段來擴大市場呢?恐怕這些措施的采用都免不了。
京ICP備12005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