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看,全員營銷是怎么回事。在營銷學上關于這個概念是這樣定義的:
全員營銷指企業所有員工對企業的產品、價格、渠道、促銷(4P)和需求、成本、便利、服務(4C)等可控因素進行互相配合,最佳組合以滿足顧客的各項需求(即指營銷手段的整合性);同時全體員工應以營銷部門為核心,研發、生產、財務、行政、 物流 等各部門統一以市場為中心,以顧客為導向,進行 營銷管理 (營銷主體的整合性)。所有員工關注或參加企業的整個營銷活動的分析 、規劃和控制,盡量為顧客創造最大的讓渡價值,使顧客滿意度最大化,使公司從中獲得市場競爭力,以從中獲得長期利潤及長遠發展。
再來看看電信全員營銷的必然行動。舉行全員營銷的各級電信分公司將市場指標分配到各級領導和員工,要求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利用各種時間和機會,積極的參與到 銷售 和服務工作當中,同舟共濟提升銷售業績,簡單的說就是“人人做銷售、個個有指標”。全員營銷,首先確立目標、分派任務,這是必然要做的事,不過怎么完成這個任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做法。筆者無意中在 論壇 看到了一位自稱是南寧電信員工發表的帖子,里面介紹了他完成任務的做法。
該電信員工稱“分公司下任務到各部門,各部門又下任務到個人頭上,在12月31日之前你必須完成X個189任務,在2009年4月之前你必須完成XX個任務,而且每個號碼必須要用6個月,每個月要有通話記錄才行,不能完成扣獎金,找不到那么多的用戶,一個身份證可以辦2個號碼,找來爸媽,哥哥姐姐的身份證殺向營業廳,辦!不過,給我辦套餐費用最少的,189號碼最少的就29元的暢聊套餐,一個號碼新開戶,卡費10元,至少預存50元話費,我辦理了總共X個號碼,一次交了3XX的人民幣,看著營業人員這些號碼的促銷人錄進了我的名字,我終于放心了。……上班有班表,我現在要制定手機號碼表,星期一用123,星期二用456……”無獨有偶,在移動Labs,筆者看到了一篇移動員工寫的博文,也提及了類似的問題。這位移動員工,通過與電信員工的“細談”,得到了如下結論:“目前當地電信相當部分員工的全員營銷任務都是采用自掏腰包的方式來完成的。”
綜觀各論壇,關于電信全員營銷自掏腰包的說法比比皆是,各地都有。再看移動Labs,很多博文采信了這一結論。看這情況,讓人想起了兵法中常用的:隱藏實力,示之以弱,使對手麻痹大意……無論這全員營銷“自掏腰包”的說法真實性如何,似乎現在看來,移動Labs上面開博客的移動員工都愿意采信這一說法,甚至還親自“證實”這一說法。電信全員營銷的實力,更顯撲朔迷離,待到時間與數據告訴我們真正的結局,也許會驚訝的發現:這是電信的一個“陰謀”,故意放出這樣的風聲,讓移動對于電信的“天翼”計劃輕視、忽視。也許是我想多了,電信的營銷人員確實是這樣來應付分派的任務指標。但是,根據8020原則。80的客戶,其實只是由20的營銷精英開拓到的,即使我們看到80的電信員工在完成全員營銷任務時是自掏腰包,也不能借此推測全員營銷的效果。
從統計數據來看:2008年10月中國電信C網用戶流失達到68萬,11月份C網用戶流失了43萬,12月份則只流失6萬戶。2009年1月凈增102萬。很多人愿意相信,這么好看的數據,是電信全體員工自掏腰包、游說親朋好友……共同努力得來的。但是,賽立信競爭情報通信研究部發現,廣東地區電信C網的ARPU值在90元以上,高于廣東移動。ARPU值取決于收入與用戶數,用“自掏腰包”的辦法解決全員營銷的任務指標,前提是員工掏的錢要少于考核獎金,就象那南寧電信的員工所說,自己辦了號碼之后,選的要是最少的29元暢聊套餐。從ARPU數據來看,“目前當地電信相當部分員工的全員營銷任務都是采用自掏腰包的方式來完成”不足采信,有故意示弱的嫌疑。
不過也有電信合作伙伴企業的員工在論壇發貼抱怨說自己已經在電信員工的“威逼利誘”下買了3部CDMA手機、3個133號碼。要求合作伙伴企業員工使用C網,這種情況應該是存在的,而且這部分“強制”使用的用戶,還會給電信帶來不少的收益,也許有部分移動員工愿意相信,電信的合作伙伴是有限的,這大好的形勢也是短暫的。不過無論到底有沒有自掏腰包、掏親朋好友的腰包,**渠道的數據也顯示出CDMA的向好勢頭,2008年12月,由天翼電信終端公司集采的CDMA比重由93降低至89,**化渠道銷售的手機在總銷量中的比重提高到11,2009年元旦以來,平均每日 售出5萬部CDMA手機,CDMA市場化現在已初具規模。
無論用什么辦法,將規模和聲勢造起來,吸引更多的人進入這個市場,那就是電信的勝利,如果能在建立市場的同時,用些小手段讓競爭對手對自己的成績“嗤之以鼻”也不是壞事。
京ICP備12005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