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3年09月01日    慧聰網企業管理頻道      
    推薦學習: 投資是認知變現,提高認知能力就是財富增長的關鍵點。熊曉鴿、徐小平、李開復、朱嘯虎、閻焱、劉晝、鄧鋒、陳瑋等數十位國內最知名投資大咖親自授課,九大模塊,課時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權投資黃埔12期>>

        中庸蒙塵已久,被人誤解甚深。就好比人們說到“七月流火”,以為是烈日炎炎;不知其本意乃秋意漸涼。人們誤解中庸,多以為是折衷、平庸、得過且過、息事寧人、明哲保身,殊不知中庸乃修身養性、內修外化從而卓有建樹的最高哲學。錯別字害人,“錯別意”誤人。所以,孔子很早就說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就是說,中庸這么好的東西,人們很久不再體用了。

        《大學》、《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二篇,《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身養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認為,治國平天下應以德為本。《中庸》強調“誠”,認為“誠”是實現“中庸之道”的關鍵。

        可以說,最早提出“中庸”概念的是孔子。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的是端莊沉穩、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寬廣胸襟,和“一以貫之”的堅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現實主義的偉大思想。大學中庸之道,是修身成功之道,亦是 企業管理 之道。中庸,是一種實效智慧,一門領導藝術。甚至被高度評價為“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仔細品味,受益終身。

        然而五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新興人類們更多的賦予了這個詞語以貶義。“中庸之道害我們國人不淺。”“世風日下,中庸橫行。”諸如此句不絕于耳。中庸之道成了老好好、無原則、無主見和隨波逐流的代名詞,實在是我們的先人所沒有想到的。這恐怕與我們這些年來,忙于學習、引進西方的大師圣經,而對先人的大智慧缺乏了解有關。

        動物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貪婪的,而且天生具有獨占、壟斷的欲望。在圈養的兩只豬中,其中強勢的那只豬總是四足霸占在食槽之中,不讓弱勢的那只豬公平進食。當那只弱勢豬在食槽旁邊怯怯地偷吃幾口時,那只強勢豬還會不斷用嘴叼他,用頭撞他,總之不斷以武力壓倒對方。這只豬壟斷資源的欲望十分強烈,毫無中庸之意。

        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在生命意志的自私性、壟斷欲等等方面,跟其他動物并無區別。雖然人類在滿足欲望、攫取利益的時候更加注重跟環境的協調,但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特征與其他動物一樣明顯。即使在某人很謙讓、很中庸的時候,也應該看到這并不是他的本性,而是被相應的環境逼出來的。

        可見中庸不是一種道德品質,而是一種調節自私本能、更加低成本地捍衛自己長遠利益的智慧。如果走極端不需要付出高成本、高代價,那么沒有哪個群體愿意中庸。如果某個群體不愿意為長遠利益克服自己的自私本能、適當放棄一點眼前利益,那么這個群體也就不會奉行中庸之道。

        很多跨國企業的西方領導者到了中國之后感到很困惑:當他們延續西方領導模式的時候,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發現——僅僅簡單復制西方最佳領導行為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他們究竟應該怎樣“本土化”?此外,中國的領導者到底跟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筆者所找到的答案是,中國領導者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中庸。

        作為領導,在工作中處處做到以人為本,處事盡可能不過分,也不能不及,拿捏好分寸,從而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

    “和為貴”的為官原則,“立中不倚”的服人方法,“和而不同”的用人尺度,“志同道合”的共創精神,“言而有信”的口才技巧,“預則立”的遠見意識,“慎獨中正”的魅力修養。構建和諧社會,每個團隊、每個組織的領導都應該確立“和為貴”的為官原則。

        《南華經》中說:“庸就能用,用就能通,通就能得。” 國學 大師林語堂說:“我像所有中國人一樣,相信中庸之道。”并且在一九三七年出版的《生活的藝術》中,林語堂還把“中庸生活”作為一種“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稱贊。他說:“這種學說,就是指一種介于兩個極端之間的那一種有條不紊的生活——酌乎其中學說,這種中庸精神,在動作和靜止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

        儒家早已提出,領導者首先“動之以情”,然后“曉之以理”,情理相容,才能得人心,合民意。“法”當然重要,現在我國正在大力建設法制社會,但在人情上說得過去的“法”,人們才比較容易接受。儒家并不排斥“法”,社會的分工等級,必然形成內在的約束機制,在一個團隊內部,制度是存在的,但如果要更穩健地發展,僅停留在“法”上顯然是不夠的。法是誰制定的?人,即統治者,或領導者,而制法的人的個人行為雖有合法的前提,但并不一定就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領導工作既需要“法”的保障,更需要“厚德載物”的精神動力。

        作為領導,除了要處理“情、理、法”的關系,還要處理“責、權、利”的關系。首先說“權”,權是權力,是權變,只有手上掌握權力的人才更易于權變,善于變通。權變是為了避害就利,這就不能不涉及到“利”,關于用權力來為誰謀利的問題,孔子認為,按照利益來行事,會多招怨恨。利益關系是最難處理的,以致儒家“羞于言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孔子重義輕禮,并不是對老百姓而言,而是對君子而言的,這些君子是為政者,或準備進入政壇的人,包括他的學生。

        “政者,正也。”為官者最大的考驗就是利益的考驗,所以一定要“義勝利”,而不應“利勝義”。擺正了利益關系,才能真正擔負起領導責任,否則是很難的,因為利會改變一個人的心態,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這就是為什么孔子感嘆“人才難得”了。有知識、有才能的人很多,而能掌握“中庸‘’的人很少,不是權力欲過盛,就是過于追求個人的利益。什么是”責“?權力本身就是責任。如果這話不正確的話,那么用人授權也就太容易了。

        國內權威的領導力研究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領導的行為還涉及三個字:“言、行、品。”這三點其實是在情、理、法和責、權、利中體現出來的。孔子雖然肯定“訥于言而敏于行”,但他自己卻是個善于說話和論辯的人,無非強調說得巧妙和精到,做到“言而有信”這正是好口才的最高境界:以最少的語言取得最大的實效。

        慎言,不等于不言。孟子是雄辯家,荀子也是善于演說的人,傳道、授業、解惑,歷來儒者無不在磨煉自己的一張嘴皮子。作為領導,好口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文化多元的今天,你如果不善于利用自己的口才推行施政或管理理念,是很難讓人信服的,你也就無法站住腳。但說得好不等于干得好,領導的“行”比“言”更重要。“行”的內容是很多的,落實到管理工作上,領導的行為應透著一種“遠見”意識,慎行,就是要求不亂來,要“三思而后行”。領導的行為事關團隊的切身利益,把大家帶到什么地方,是能力的檢驗,也是修養的檢驗,所以,一個具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他是注重自己的“品”的;品行,品與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說了這些,無不歸結為一個字“和”。君子以和為貴,和氣方能生財。可以說,“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乃至團隊的穩定與協調,要求人們能夠傾力合作、精誠團結。譚小芳老師認為,對于一個團隊、集體或組織來說,只要上下戮力同心,事業自然就會興旺發達;內部避免過激或對抗行為,減少人際摩擦與內耗,這樣就更有競爭力和創造力。

        中庸之道,是手持兩端,不偏不倚。不偏的前提是把握兩端,既不激進也不保守,多一分則長少一分則短,不多不少正好恰好。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嚴密的內在邏輯:“尚中”是中庸的邏輯起點,“時中”是中庸的內在本質,“中正”是中庸的規范準則,“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標。“尚中”的基本內涵是“無過無不及”,“時中”的基本內涵是“無可無不可”,“中正”的基本內涵是“禮義”,“中和”的基本內涵是天人和諧之美。具體來說,譚小芳老師認為,我們的領導者應該從中庸思想中借鑒如下幾點——

        1、尚中——不偏不倚的平常心

        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又給《四書。中庸》加注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平常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就是既不要走極端,不要過頭,也不要欠缺,不要不及。庸,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個度,這個度就是“中”,就是貧窮也不要心浮氣躁,富貴也不能為富不仁;就是做下屬不要低三下四,為上級不要專橫跋扈;就是成功時不要得意忘形,失敗時不要心灰意冷。聯系我們目前浮躁的現實社會,難道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中”嗎?

        2、時中——審時度勢,與時偕行

        “與時偕行”,“動靜不失其時”,就是“時中”。“時中”要求人們要關注時間的變化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對變化有清醒的觀察、了解和認識,并據此設計自己的應對策略,此所謂“變通者,趣時者也”。能趨時變通,即是“識時務”,而“識時務者為俊杰。”“時中”的理念要求我們在時刻注視和觀察客觀世界變化的同時,以變應變,以變制變,隨需應變,變中求生,變中求勝。而不能采取“鴕鳥政策”,對外界的變化不問不問,結果只能是自取滅亡。

        3、中正——恪守規范,正心正身

        孔子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就是說,過分恭敬,而不約之以禮,就未免勞倦;過分謹慎,而不約之以禮,就難免流于膽怯懦弱;過分敢作敢為,而不約之以禮,就難免盲動闖禍;過分直率,而不約之以禮,就難免尖酸刻薄。恭敬、謹慎、勇敢、直率,本來都屬于人的好品德,但孔子認為,如果發揮不當,或不用禮來約束,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很明顯,在這里,“禮”是成就人之恭、慎、勇、直四德而使之適中的規范原則,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職場規則。同時,孔子很強調“正”,如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就是名正言順,以身作則,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對于我們現今的職場人士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4、中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求同存異,恰到好處。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尾數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個負責采購物品的臨時員工,很多人前來應聘。招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后,留下了三名優勝者參加面試。面試的最后一道題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2000支鉛筆,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問他是怎么計算的,他說:"采購2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它雜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對此,他解釋道:"2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雜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樣沒表態。
    最后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比較特別,是113.86美元。他解釋說:"鉛筆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從公司到鉛筆廠,乘汽車來回票價4.8美元;午餐費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里,請搬運工人需用15美元;還有……因此,總費用為113.86美元。"主考官聽完,露出贊許的微笑。這名應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日韩免费高清一级毛片在线|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东北一极毛片| 日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的概述 |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中日韩欧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伊人 久久 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91麻豆精品国产一级|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