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北京 所 銷售 的賓利車比全球任何其他的城市都要多。各類奢侈品廠商哄擁而至,搶占市場。這讓北京人覺得自己特有面子,擁有了渴望已久的富裕形象。不過,這不見得是件好事情。中國有句古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習慣了奢侈,將來要是財源被切斷,那種日子會非常艱難。并且奢侈通常都是衰敗的前兆,八旗子弟的經歷已經說明了一切。正因為如此,真正的富有和奢華才會變成一對水火不相容的冤家。巴菲特以他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1951年,21歲的時候,巴菲特與蘇珊結婚,兩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來的三居室公寓里,房間很破敗,經常有老鼠出沒。1954年,他們有了自己的女兒,巴菲特不愿意花錢去為女兒買一張小床,只好把一個抽屜鋪上褥子,把女兒放在里面。后來,他的經濟情況改善了一些,但仍是不舍得花這筆錢,而是向鄰居借了一張嬰兒床。
巴菲特極其不注重自己的著裝,他的衣服總是穿到破得不能再破的時候才換新的。蘇珊為他買的衣服他經常不穿,或者干脆退掉。記者經常問巴菲特,為什么一直不肯穿貴重一點的衣服,巴菲特用他特有的幽默回答:“我并不是不穿,只是名貴的服裝穿到我身上也就顯得便宜了。”他的妻子在這一年給自家的屋子裝修了一下,共花去15000美元。“這像要了他的命一樣”,他的一個球伴這么評價巴菲特的反應。
巴菲特的節省甚至到了“給錢都不要”的程度。美國一般共同基金的管理費用占1.25%,而巴菲特的合伙企業中只有0.05%。可以說,巴菲特每年放棄了相當于數十萬美元的免費支票。巴菲特對于華爾街新貴們不斷使用股東的錢或者自己的錢(這種情況很少)來擴建自己財富王國的行為十分鄙夷。晚年的時候他還曾多次撰文并在公開場合批評這種行為。
26歲的那年,尚未富起來的他寫信給好友時,他對臆想中的財富十分擔憂。他提到自己“不愿意將財富揮霍掉”,也不可能“留給孩子們大堆的金錢”,他不知道“剩下的財富怎么辦”。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巴菲特這是在癡人說夢,就像還沒有中福利彩票便已經開始規劃要怎么花500萬了。可是如果追問一下我們自己,即使是癡人說夢,我們說過這樣的夢嗎?如果我們沒有做好當富翁的準備,我們又怎么可能富起來呢?巴菲特曾經說過:“準備是最重要的,諾亞不是下雨之后才開始造方舟的”。
最寒酸的負翁
設想一下:即使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們被幸運之神捉住,一夜間陡然暴富,若不做妥善計劃 ,“靠山吃山”,能夠維持幾年的富裕生活?
2003年,已經失去金腰帶和鮮花掌聲的拳王泰森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在過去20年曾經輕松賺取4億美元,何以落到如此地步?他一直聘請專業的理財師幫自己打理財富,但是,理財師并不是萬能的,尚未做好億萬富翁準備的拳王在如何看待財富上一臉茫然,因為錢來得太過容易而氣急敗壞地闊綽。泰森在1996年的生日宴會就散去了41萬美元的巨資;他還曾經花30萬美元爽快地買下一輛法拉利跑車,而他的車庫中已經有一輛幾乎一樣的跑車;他甚至花了7萬美元買了兩只孟加拉虎,并每年為自己的馴獸師支付12.5萬的酬勞……沒有做好準備,泰森從本質上還是一個貧民。果然,不久后,不能應付巨額負債的泰森一個輪回后又回到了布魯克林貧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