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公司,領導者往往是一群人,而不只是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判斷一個是否屬于公司領導者群體的標準主要在于他(她)對公司經營能力和經營 績效 的影響,以及對組織中其他人員的影響方式和程度。從廣義上來看,公司所有的員工都是公司經營的一部分,并發揮一定的影響和作用,但就個體而言,中高層的領導者或管理者對公司的作用和影響更為廣泛、更為深遠。處于組織結構金字塔頂端的公司總裁、CEO、事業部總經理、關鍵部門的經理或主管等,
在現代公司組織中,如果某個人對公司負有重要的貢獻責任,并能通過影響一群或一類人從而對公司的經營能力及最終的經營績效施加重要的影響,那么他就是一位領導者。在一個卓越的公司中,領導者往往是一群人,而不只是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少數的高層領導者,如總裁、CEO等之所以更受關注,更主要地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特殊位置。
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領導的定義,大致可分為三個視角:
一是從價值取向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中國古代“堯舜心傳”的故事就是典型。堯禪讓帝位于舜,告其治國之精妙:“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即只有持中道,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才能當領導,強調了領導者應有的價值取向;
二是從領導能力、領導功能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韓非子曾以“造父御馬”的寓言提出自己對領導的看法。造父正在鋤地,有父子乘車而過,馬驚不走,兒子下車在前拉車,父親緊隨其后用力推車,還請正在鋤地的造父幫忙推。造父收起農具,跳上車子,坐在駕車的位置上,理順韁繩,揚鞭策馬,駕車而去。在韓非看來,領導是對國家或某種局面具有駕馭能力的人。
三是從領導者必備的素質、素養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就是強調只有“克己”、“正身”、有道德的人,才有資格當領導。孔子又進一步強調:“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即作為一個大國的領導者,要忠于職守,取信于民,勤儉節約,愛護下屬,根據他們的時間來計劃 工作。
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在21世紀,當社會變革、國際交流、信息技術、個性發展等諸多挑戰與機遇降臨到社會分工的每一位參與者面前時,無論我們是否身處領導者的職位,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具備某些領導力。沒錯,21世紀的領導力不僅僅是領導的方法和技能,也不僅僅適用于領導者,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或實踐的一種優雅而精妙的藝術。
在譚老師的領導力講座中,領導力其實是分三個層面,首先是領導自己,其次是領導他人,還有就是領導組織。那么什么是“領導”呢?我覺得這兩個字拆開來說,“領”代表著引領和拉動,要用力完成,要用很多管理的技巧,領著一群人能夠實現一個目標。“導”就是說尤其當這個目標是比較高遠的,比較虛的,不太容易看到的,前面那個地方是大家沒有去過的一個地方,這個時候需要做一些激發、推動和導向工作的溝通,這是需要用心完成的,包括你影響的也是員工的心,所以我把這個領導簡單的做這樣一個分解。
我聽到有些學習 師說,領導是解決困難的,是干別人不能干與干不了的事情的人。我也聽到我的學員給我說,領導是做決策和用好人的人。
我們一起來說說,領導是什么?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當今世界,每一個企業和組織都處在永久不斷的變革之中,正因如此,以上的這些問題幾乎每日 都在被問及。然而,直到19世紀末期,“領導”這一詞匯才出現在商業辭典中。在這之前,領導者們很大程度上享有繼承的權利和權威,然而這屬于國王和暴君統治的時代。“領導”作為一個課題,在商業界得到發展和研究并真正受到關注,是伴隨著在20世紀初期工業世界的興起而出現的。
領袖并非天生,而領導力是可以培養的。譚小芳老師表示,沒有人天生就是偉大的領導者——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是通過學習,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才發展出領導者的永恒特質。你無需具備世界級領導人的性格或機會,但你可以從他們的先見之明中悟出新的契機,從他們的成功經驗的學習中實現理想的謀略與勇氣,效法他們成就非凡的領導特質。
自從領導力一詞被引入國內之后,對領導力的研究和實踐也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實施也證明領導力的培育將是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但如何發展領導力卻成為中國企業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筆者在面對眾多企業老總的時候,每每談及領導力都是興奮不已,紛紛闡述自己是怎么認識并接觸領導力的,參加了多少多少次有關領導力的學習 和研討,似乎自己一下子就從原來的混沌世界進入了清晰的、有序的領導境界,從原來的“粗暴式”的“管理”轉化到了“精細化”的“領導”境界,不說是領導力讓他“醍醐灌頂”,至少可以稱得上是“茅舍頓開”。
但當筆者問及:假設今天你離開企業一天,企業是否可以就此正常運轉?十天,半個月呢?3個月,半年呢?你的下屬是否同樣兢兢業業,團結協作,努力地朝著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前進?此時,很多企業老總就會陷入沉思。是的,這就是目前國內企業老總對領導力培育和提升中的迷戀和誤區。個人通過一系列的“領導力”學習 ,個體領導者的個人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對企業的運籌幃幄能力確實是越來越好,越來越高,但正是這種美好的自我感覺,使得他往往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下屬,甚至是他的領導團隊對他個人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決策離不開他,日常的管理也離不開他。
領導力的培育成為了其盡情展示個人魅力的舞臺,而全然沒有了周邊“伴舞者”的身影。“個體領導力”的培育被發揮到了極致,而完全掩蓋了對“組織領導力”的培育。而組織領導力的培育卻才是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真正源泉和動力,從這個角度看,領導力學習 絕不僅僅是“領導者的游戲”。
領導力學習 不僅僅是“領導者的游戲”,還體現在,這是一種大眾化的需求。通常認為領導力或管理技能的培養主要是針對高層領導的,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領導人的意識。原因是,企業需要員工有一種責任感、可靠感,向著目標努力,有良好的表現,這些都是領導力的特征。領導力是每個人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核心,存在于各個層次和領域。領導力學習 的走紅在意料之中,并且還將風靡學習 市場很長一段時間。
領導力學習 是目前國際上最走紅的管理類學習 。以往的管理類學習 都以介紹專業知識和管理技巧為主,但恰恰忽視了影響力最大的領導力學習 ,這是一種戰略觀念、知識和視野的學習 。近幾年“領導力提升課程”已經成為各大企業最熱衷購買的課程,不少企業選擇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領導力學習 課程。領導力學習 以領導力模型為切入點,課堂互動游戲、頭腦風暴、商業計劃設計等體驗項目都是學習 的常見內容。
在所有管理類學習 課程中,主要面對 企業管理 者的領導力課程逐漸顯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并逐步在全體員工中推行。一些大型企業特別設置了“領導力學習 ”的職位,而大部分企業則通過購買學習 課程的形式,加速提升企業領導者和員工的領導力。著名領導力研究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隨著“創新”、“低碳”這些新商業文明漸漸形成,領導力學習 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領導力學習 正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從少數企業的專利變成廣大企業的共同需求。目前針對高層人才的領導力學習 正在成為主流,除了新近加入公司的高管要接受學習 之外,剛剛升職的部門主管由于要領導比之前多得多的下屬,同樣需要學習 。不夸張地說,領導力學習 是眼下最熱門的話題!
面對企業發展的新形勢,核心管理層的領導力在企業的運營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復雜的經濟環境和前所未有的競爭挑戰也要求企業領軍人物必須具備卓越的領導力。提升核心管理層的領導力,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另據調查,麥當勞店長的個人情商能影響該店面10%的績效差異,我們也都知道,60%的員工離職與直接主管有關。其實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么很多公司把90%的學習 經費用在10%的人身上,尤其是領導力學習 。
目前中國學習 市場上,中、低層次的學習 仍然是主流。據統計,高層次的企業管理類學習 (比如領導力學習 )雖然在數量上只占到5%左右,但 銷售 收入卻頗為豐厚。雖然目前員工學習 體系中仍以技能學習 為主,但每年管理類學習 的份額增速很快,一年的課程花費也遠遠高于基礎學習 。
目前高端的管理類課程價格達到一天2萬元左右,以每門管理類課程持續2至3天的時間來計算,一年即便只計劃 10門課程,花費也要達到50萬元左右。隨著外部的課程價格越來越高, 管理學習 也挑起了企業每年學習 支出的大梁。很少有 企業內訓 師能夠勝任這些課程的授課 人,因此大多數公司都會選擇向咨詢公司購買學習 課程。
要想成為一名符合21世紀產業發展要求的管理者,要想具備一名卓越管理者應有的基本素質,我們就必須在宏觀決策、管理行為、個人品質等不同層面認真學習、體會并實踐21世紀的領導力。作為企業家,必須努力學習,不斷地吸取新知識,增長才干和能力,從而具備多謀善斷的決策才能、知人善任的組織才能、運籌帷幄的指揮能力、順應時代的創新能力以及必要的應變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為下級所佩服、所信賴,下級才會相信其指揮的正確性,自覺地服從其領導。
總之,領導力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不僅僅包含了各種具體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等更諸多要素。當然,文中的建議不見得適合在任何一個企業中一成不變的執行。在有些企業(例如外企、創新企業)可以更加放權、平等。但是在其他企業(例如國企、傳統企業)只能適度地做。但是,我衷心相信在本文中提到的九種領導力訓練模型無論在任何企業,都應該能適當地提升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