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的,如果認真地綜合商業領域的成功模式,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公式:商業成功=常識+規則+資源+行情+時機+堅持。其中的商業常識,就是MBA講的那一套,常識是非常重要的,但卻并非是絕對必要條件;規則涉及到人脈和市場,不懂規則的人,不會招人喜歡,擁護者少,反對者多,很可能被踢出局;資源,包括人力和財力,沒有資源,游戲是沒法開始的;行情,是對市場和行業的充分了解,避免盲目,不熟不做,熟了再做;時機則是一個戰略因素,什么條件都具備,如果時機不對,照樣還是會完蛋;最后,堅持是一種心態、意識和性格,商業成功總是對心態、意識和性格有著強烈要求。總之,成功不是偶然的,這句話會關系到六個方面,而這六個方面的成功因素缺一不可,最后才可造就一位成功的商人。
“生存,還是死亡”,這種哈姆雷特式的問題,在企業運營中會經常出現,而面對所有這些問題,僅僅靠“常識”去應對完全是自尋死路。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路徑就反映在成功公式之中。你擁有這些成功因素,就會走向成功,否則正好相反。許多人都相信,成功是短暫的,或許只是一個段落,但即便如此,如果你把許許多多的成功段落鏈接在一起,還是會看到成功因素的巨大作用在閃光。
工商管理學是沒有理由驕傲的,工商管理課程所教的僅僅是常識,還有許多有關成功的東西沒有被納入MBA的視野,也無法被納入課程,世人所能夠做的,只能是去刻意尋找獲得錘煉的機遇。
就拿剛剛去世的霍英東先生來說,自有資產130億港元,而一生在內地的捐助款就達到了40億元。霍英東曾經回憶當年的生活:為了省下一點錢交學費,霍英東常常不坐電車,寧可花上半個鐘頭步行上學,即使放學后也要趕著回家,幫助媽媽記賬和送發票。他不諱言:“這種緊張生活,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甚至神經衰弱。不過,這對于我又是一個很好的歷練機會。后來不管生活有多艱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會感到畏懼,都能夠從容應付。”
1942年,霍英東母親傾其所有,和其他13人合股,在灣仔鵝頸街開了間雜貨店,取名叫“有如”,并由霍英東負責雜貨店的日常管理工作。每日 早上6點多開店,直至晚上10點伙計們紛紛放工離店之后,霍英東還得留在店內打點一切,一年365日天天如是。而更能體現一個人忍耐精神的是這樣的一件事情:1948年,霍英東從朋友口中聽說東沙島一帶的海底有大量制造胃藥原料的海人草,有澳門公司出每磅1美元購買。霍英東迫不及待與別人合股成立公司,和船員一起勇闖東沙島。霍英東在這個荒島上苦熬了6個月,結果等到將打撈到的海人草陸續賣掉,扣除各項開支,最終一分錢也沒賺到。霍英東那時心情十分懊惱,但晚年的他還是認為這段艱苦的生活磨煉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對他以后的事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寫到這里,我想為了紀念霍英東先生,也為了紀念那些熬過苦難的企業家們,有必要把他們的人生經驗真諦,也就是所謂的成功路徑這樣加以總結和概括:成功,是一種經歷,這種經歷僅僅靠沉浸于書本之中是絕對無法體驗和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