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思維活躍的企業家認為,最初的想法和靈感需要最重要的創造性思維。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會告訴你,有一個想法雛形比較容易,真正有挑戰性的是稍后的實施,以及競爭激烈的企業市場行銷。
想要達成這兩者的平衡不那么容易,因為絕大部分的企業創立和業務經營需要分析性和邏輯性的思維方式。事實上,我們所受的教育和學習 教我們將相關概念邏輯性地聯系起來,而這削弱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即便我們出生之時并不存在這樣的偏重。或許這就是為什么“突破思維的條條框框”如此難能可貴的原因。
在尋求如何企業在壯大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意的指導過程中,我發現了邁克爾·邁查爾克(Michael Michalko)的新書《創造性思維者》(Creative Thinkering),它既適用于企業,也適用于個人。在邁查爾克的啟發下,我就如何培養并構建創造性企業能力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 在不相關的主題中尋找熟悉的模式。受限于養成的習慣和慣例,新構思常常與舊的想法類似。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則能夠通過結合不甚相同的東西尋找到結果,如投資者和競爭者。我發現,尋找資金來源的初創企業除 風險投資 家之外,通常都不會想到去尋找戰略性合作伙伴。
2.改變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改變你看待變化的方式。陳腐的觀念會蒙蔽清晰的看法、排擠想象的空間。有時候,將相互矛盾的方法放在一起思考或是和對立方一起工作非常有用。許多企業發現,提高產品價格、確立產品地位比單純采取價格戰更能吸引客戶。
3. 想不可想之事。我們都需要解構自己的想象,以探求各種方法的外圍局限性,并以不同尋常的方案解決問題。在企業中,這可能非常簡單:替換掉一條仍在盈利的產品線,或初創企業向大型公司發起收購。Facebook那些富有創意的人士已經可能正在朝這方面努力了。
4.目標是創新性思維的種子。目標有辦法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大腦認為重要的那些東西。一種為創新做好準備的方法是催生一種你想要達成某種目標的意識。如果你研究亞馬遜的單次點擊專利夠深入,你可能會發現,你自己的某些想法也值得申請專利。
5. 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改變自己思考的方式。許多企業家專注于缺陷,并用否定詞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如“不”、“從不”、“別”。請有意識地通過創造積極措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擁有積極思維的人。10個客人推薦(一項產品)可比“沒人抱怨”有力得多。
6.你假裝是什么樣的人,就能成為什么樣的人。態度影響著行為,然而行為也影響著態度。現實常常屈從于信念,無論這信念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現下的互聯網業務中,假裝自家公司是一家大型成熟企業再容易不過,而且,成功的初創企業無需假裝太久。
頭腦風暴、思維能力、跳出框框思考、顛覆、創新性思維——無論你將打造成功新企業的方式安上個什么名字——都是必須在你的公司每日 進行探究的。你必須拋棄那些擋路的東西,抓住業務機遇,特別是在首個好點子、好創意出現之后。
新創意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不過你可以訓練自己的想象力——就像經常運動以鍛煉肌肉那樣——將不同環境中的各異概念混合在一起,產生具有原創性的想法和點子。上一次你在業務上想出一個點子并加以實施是多久之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