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時,有些人就放棄做那些本來應該做的事。其實這正是考驗一個人毅力的時候。”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自認一直在電纜行業中如履薄冰。
經過前20多年市場激蕩,蔣錫培應該可以驕傲一下:如今遠東已發展成為擁有115億多資產,年 銷售 超百億的電線電纜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但形勢變化速度是如此之快,電纜行業還是遇到了新一輪的危機。
這輪危機來自上游的銅業困局。
電纜產業鏈上游依次是銅礦采集、成品粗銅冶煉。中國銅原料稀缺,對于銅礦進口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因此使得銅冶煉企業嗅到了商機,這類企業遍地開花。結果是:一方面國際銅礦價格一路走高,從年初7100美元飆升至9500美元以上;另一方面是肆意膨脹的國內銅冶煉企業,通過低價惡性競爭,導致成品粗銅價格一路下跌,目前成品粗銅交易價格已低于進口銅礦價格。這種價格倒掛,令多數銅冶煉企業在生產即虧損,不得不限量生產或者干脆停產。
危機的最后接棒者,正是下游的電纜行業,因為電纜行業的主材料正是成品粗銅。
接受《 經理人 》采訪時,蔣錫培表示: “做為行業龍頭,遠東有義務、有責任來改變電纜行業面臨目前的局面。”那么,蔣錫培又將如何為中小電纜企業指明出路?如何幫扶他們共同應對產業危機?
抱團與整合并行
《經理人》:電纜行業產能過剩,企業的分散度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獲取市場?遠東未來將如何對產業進行整合?
蔣錫培:除了上游問題以外,電纜行業應該更關注于自身問題的解決。為了能在招標中順利勝出,不少電纜企業花巨資建了一種叫“立塔”的面子工程,這是一種生產超高壓電纜必備的生產設備,投資興建一個立塔,一般需要4000多萬元的資金,在電纜行業,能生產超高壓電纜的企業都被看作是有實力、有技術能力的企業。但實際上,這些“立塔”卻大量閑置。
由于行業分散度過高,產能過剩已經讓這個行業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我們卻看到,各地跑馬圈地上銅產業項目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面對動輒產值過百億、千億的大項目,各地趨之若鶩,并不考慮整個這個產業鏈已經不堪重負。事實上,銅產業的產能過剩并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問題,早在2005年已經是惡性競爭了,可時隔數年,為什么一些地區還在熱衷上馬新的項目呢?窮則思變。
作為下游的電纜企業已經出現了全行業60%的不合格率,這是一些企業的求生之路,可也是整個行業危機的開端。當劣幣驅逐良幣,受害的一定是整個社會。只有鼓勵收購、兼并重組,把過剩的產能企業整合起來,才能拯救這個行業。電纜行業需要6000家嗎?最多600家就夠了。
《經理人》:遠東最近投資設立的“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電纜買賣寶”,是否預示企業從制造向服務商轉型?
蔣錫培: 電纜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或者神經,現在我們面臨非常困惑的現狀,過去30年,盡管得到了發展,但是存在著巨大風險,仍然讓業內無比擔憂。像遠東這樣的企業,至少今年要做個一百幾十億的銷售,但少說也要有幾十億的流動資金。我們通過去年的融資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大部分電纜企業未必能度過難關。
企業抱團取暖非常重要,特別是民營企業之間,千萬不要你踩我、我踩你。一家企業不把所有的市場都能拿走,整個行業互相促進互相幫助,爭取共享競爭優勢至關重要。我們這次推出“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以及“電纜買賣寶”B2B,就是希望用公平的市場交易機制,改變原來粗放的低價競爭,保證行業各電纜企業的營收。當然,這兩個服務模式也剛剛開始運作,遠東希望與整個行業一起探索。
“天冷時,有些人就放棄做那些本來應該做的事。其實這正是考驗一個人毅力的時候。”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自認一直在電纜行業中如履薄冰。
經過前20多年市場激蕩,蔣錫培應該可以驕傲一下:如今遠東已發展成為擁有115億多資產,年銷售超百億的電線電纜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但形勢變化速度是如此之快,電纜行業還是遇到了新一輪的危機。
這輪危機來自上游的銅業困局。
電纜產業鏈上游依次是銅礦采集、成品粗銅冶煉。中國銅原料稀缺,對于銅礦進口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因此使得銅冶煉企業嗅到了商機,這類企業遍地開花。結果是:一方面國際銅礦價格一路走高,從年初7100美元飆升至9500美元以上;另一方面是肆意膨脹的國內銅冶煉企業,通過低價惡性競爭,導致成品粗銅價格一路下跌,目前成品粗銅交易價格已低于進口銅礦價格。這種價格倒掛,令多數銅冶煉企業在生產即虧損,不得不限量生產或者干脆停產。
危機的最后接棒者,正是下游的電纜行業,因為電纜行業的主材料正是成品粗銅。
接受《經理人》采訪時,蔣錫培表示: “做為行業龍頭,遠東有義務、有責任來改變電纜行業面臨目前的局面。”那么,蔣錫培又將如何為中小電纜企業指明出路?如何幫扶他們共同應對產業危機?
抱團與整合并行
《經理人》:電纜行業產能過剩,企業的分散度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獲取市場?遠東未來將如何對產業進行整合?
蔣錫培:除了上游問題以外,電纜行業應該更關注于自身問題的解決。為了能在招標中順利勝出,不少電纜企業花巨資建了一種叫“立塔”的面子工程,這是一種生產超高壓電纜必備的生產設備,投資興建一個立塔,一般需要4000多萬元的資金,在電纜行業,能生產超高壓電纜的企業都被看作是有實力、有技術能力的企業。但實際上,這些“立塔”卻大量閑置。
由于行業分散度過高,產能過剩已經讓這個行業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我們卻看到,各地跑馬圈地上銅產業項目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面對動輒產值過百億、千億的大項目,各地趨之若鶩,并不考慮整個這個產業鏈已經不堪重負。事實上,銅產業的產能過剩并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問題,早在2005年已經是惡性競爭了,可時隔數年,為什么一些地區還在熱衷上馬新的項目呢?窮則思變。
作為下游的電纜企業已經出現了全行業60%的不合格率,這是一些企業的求生之路,可也是整個行業危機的開端。當劣幣驅逐良幣,受害的一定是整個社會。只有鼓勵收購、兼并重組,把過剩的產能企業整合起來,才能拯救這個行業。電纜行業需要6000家嗎?最多600家就夠了。
《經理人》:遠東最近投資設立的“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電纜買賣寶”,是否預示企業從制造向服務商轉型?
蔣錫培: 電纜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或者神經,現在我們面臨非常困惑的現狀,過去30年,盡管得到了發展,但是存在著巨大風險,仍然讓業內無比擔憂。像遠東這樣的企業,至少今年要做個一百幾十億的銷售,但少說也要有幾十億的流動資金。我們通過去年的融資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大部分電纜企業未必能度過難關。
企業抱團取暖非常重要,特別是民營企業之間,千萬不要你踩我、我踩你。一家企業不把所有的市場都能拿走,整個行業互相促進互相幫助,爭取共享競爭優勢至關重要。我們這次推出“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以及“電纜買賣寶”B2B,就是希望用公平的市場交易機制,改變原來粗放的低價競爭,保證行業各電纜企業的營收。當然,這兩個服務模式也剛剛開始運作,遠東希望與整個行業一起探索。
拿業績找銀行授信
《經理人》:今年以來,央行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收緊流動性,這對遠東集團有什么影響?
蔣錫培: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牽動每一個企業的神經。電纜行業中大部分企業都需要貸款,且貸款比例非常高。因此銀根收緊對電纜企業的資金成本和發展非常有影響。另外,很多企業都國際化了,匯率的變化也會影響競爭。因此如何為企業營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需要政府把握。不過,企業本身也要思考出路。
遠東目前的主業是電纜、醫藥和 房地產 。三大主業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
電纜行業的問題是產業規劃不善、惡性競爭及原材料主要依賴于進口等因素,日子日益難過,平均銷售利潤率目前已降到2%左右,因此很多中小企業如果沒有拿到貸款,將會出現停產、甚至倒閉。
醫藥行業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則非常正面,因為全民醫療保障水平在提高,所以需求是剛性的,且每年增長20%,現在政府還引導兼并收購,使相關企業競爭優勢能更明顯。
地產業的沖擊不言而喻,但遠東的地產業務剛剛做了5年,占遠東所有產業的比重還不是很大,我們的戰略是先立足于江蘇,不鋪太大的攤子,未來的10年的目標是年銷售額過200億元,相對來說,房地產宏觀政策的變化還沒能影響到我們。
《經理人》:和國企和大型企業相比,大部分民營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它們如何生存與發展?
蔣錫培:民營中小企業需要資金、需要更多的資源是毫無疑問的,而且這樣的情況也長期存在。對于一個國家來講,從整體角度,所有的資源分配都是一個恒量標準: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要產生經濟價值。
另外,民營中小企業一方面依靠政策的關愛、支持之外,更重要還是立足于自身,至少在某個領域細分市場能夠領先,拿著優秀的業績和優質資產的優勢去獲得銀行授信。
要做百年企業
《經理人》:遠東歷史上,經歷過5次企業性質的改變。這是出于生存考慮,還是因各種歷史原因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蔣錫培:每個企業發展都有它不同的路徑,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選擇不同的方式。
遠東80%的產品都是為國家基礎建設服務,特別是電力系統。在以往的20年當中,企業性質轉變有四次也好,五次也好,從制度層面的變革 是不得以而為之。按道理來說,這樣重大的事情,哪能不斷地變來變去?
就第一次從私有企業轉向集體所有制來說,如果我們當時還是私有企業,我們可能貸不到一分錢款,而且每年要多交幾百萬元稅金。那時候體制不同,稅率是不一樣的,政策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必須要贏得企業發展必備的條件支持。
另外,我創辦了企業后,有那么多人跟隨著我,我就是要對他們負責,我們不希望企業最終倒掉,因此我需要根據不同的歷史條件、不同的競爭環境、不同的突圍需要,去變換企業屬性。
遠東歷史上的5次企業轉制
在創業過程中,我也親眼目睹了很多企業變了以后就變不下去了,甚至變出大問題,但遠東是幸運的,多次改變并沒有死掉。
其實,企業死與不死,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如果以500年歷史的角度,試問有多少家企業能存活?企業不變要死,變了也要死,問題是你什么時候死,500年以后死就了不得了。我希望遠東能挺過100年,即使500年以后死了,也已記入史冊了。
《經理人》:經過對三普藥業重組后,遠東實現了第五次改制,形成了“產業+資本”的融合。但從公告看,增發的7200萬股,是投資于風電、核電和太陽能、電纜等項目上,這是否意味著三普藥業不再是藥業公司,遠東借殼融資也將擴大到多產業?
蔣錫培:其實企業家最重要的幾點,一個要有眼光,第二要有膽量,第三要不停止腳步,第四要有相應的能力,另外就是非常真誠的性格。
關于三普藥業,我們控股后,把贏利的電纜業務置入其中,改變了三普藥業的業績水平,但電纜業務的投入與資金要求非常大,我們增發股票,以保障電纜業務和對其他新興投入產業的業務發展。當然,三普藥業本身也得到了穩定,最近開發了新的治療腫瘤藥物。
談到多元化,我不否認風險存在,但關鍵是你有什么樣的資源,你有什么樣的能力,你利用這些資源把握方向的時候一定要符合實際,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個度。當然,這些前提一定是在對風險和能力的絕對評估基礎上,否則就置企業于巨大的風險之中。
除了電纜、藥業、房地產以外,我們對其他項目只做謹慎投資,未來相當長的階段中,我們不會再開辟新的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