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可能會讓不少人感到肉麻,的確,傳統來看,它完全不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作為千百年來一向內斂的民族,盡管從80年代至今,至少已經學會使用搖滾與互聯網表達內心的憤懣,但面對“愛”這個字,卻無從表達。
愛有無數,在此特指管理范疇。請首先排除炒作的成分,任何東西都可以炒作,有句話叫愈墮落愈快樂,炒作即是如此,但是,愈美好之物,愈是沒有炒作的可能。
從一個問題開始,為什么當前有許多的中小企業無法再上規模,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中小企業主為管理而疲于奔命?答案在此,再先進的管理手段,管理人數也必然有上限值,通用被豐田趕超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但是,擁有博愛的武器,卻是真正領導千軍萬馬的前提!
美國是個奔放的民族,美國企業也為全球輸出眾多優秀的管理理論、精密的管理體系,但是,美國式的管理至今無法解決、或者仍在解決當中的一個問題是,凌駕于管理之上的精神界質到底能發揮多大的能量?
管理之上的探索,并非美國人可以辦到,這個歷史僅有短短兩百余年的國度,在關于人的思考層面仍舊深厚奉欠。全球管理理論的主舞臺一定會發生轉移,而最有可能的接棒者,只能是有著數千年發展積淀加上經濟騰飛基礎的亞洲國家。
而在亞洲的眾多國家當中,只能看中國、日本、韓國。經濟起步時期,國體大小恰如包袱體積,日本與韓國算是先行一步,明治維新的徹底構建了現代企業的基石,帶有軍國色彩的大和民族雖被詬病卻恰好形成價值觀的統一,哪怕這種價值觀并不純正。這些都縮短了日本企業的探索歷程,降低了管理難度且更易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若要舉例,還是豐田。
日韓似乎都在書寫“人”字,但我們看日本與韓國所寫,總會有那么些潦草,即便是日本豐田,也并未上升到完全的人本哲學,因為他們有的是強加的國家意志,且是讓國民鍍上奴性的意志。
管理的時代最終會落入中國這片國土,上面所提問題雖仍廣泛存在,但我們應相信個性解放的新生代力量。或許歷史的責任難以被80后、90后擔當起來,因為這兩代人已在僵化的教育體制以及現世的眾多行業潛規則的共同圍剿下覆滅殆盡,但10年后、20年后是可以預期的,教育變革 雖有緩急,走的卻是正路。
中國同時是古代學派最多的國家之一,儒法道雖各有偏重卻互相依托,共同執筆書寫大字。這些學派理論雖一度被變相用作駕馭國民的工具,但經典尤存,必能在新時代的探照燈中撥清迷霧,讓現世之人從“三十六計”等術之流得到升華。
道,即愛人與被愛。中華民族不缺乏愛的語言,只是表達得過分隱晦,容易在物欲迷障之下被無視。
我期待著無數的中小企業主,以及眾多民營企業家、國有掌舵人,能夠真正從人文的角度,從歷史長河之中,去尋求自我的位置,去尋找所領導企業的擔當,卻思考家業與國度的關聯。一代、兩代、三代……都不要緊,關鍵是方向對了。
管理之力無窮,強國健企之道也。
最后,轉發豐田理念的闡述,或許以下簡單的表述并不能完整展現其背后復雜的管理體系,然而,如果這已是觸及其本質的內核,則不可否認日本教育在某種角度來看的成功,這是日本整個國家的成功,而非豐田一企之功。如在中國實施,以中國員工之素養,必敗無疑。反過來看,中國目前的成功企業(國企除外),在管理理念與方法論上,或許已經超越了部分500強。
以精益思想著稱的豐田汽車以造人作為企業最核心策略。在造人的理念指導下,企業上下都認為所有員工都可以成為一流。為了培養一流員工,企業不斷灌輸如下經營理念、市場理念和社會理念:
l 不要站在自己的工程師角度考慮“顧客需求”;
l 降低成本不可以降低品質為代價;
l 時刻牢記產品三要素:品質、交貨期、成本;
l 如果漠視成本,任何人都可以制造好車:只有笨蛋才會做這種事;
l 品質標準要通過了解顧客需求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變化來作變革 突破;
l 產品并非越多越好,只有首先做好才是真正滿足客戶;
l 增加做不好的品種,反而是對顧客的傷害;
l 先改變自己的技術和工藝,然后再改造上游的交貨能力和價格;
l 對顧客沒有價值的功能,都屬于浪費;
l 減少標語和宣傳畫,要有方法和步驟,力求實效;
l 豐田喜一郎絕非天才,重點在于將想法落實到什么程度;
l 高層只不過是旗手的角色,重要的是讓大家跟隨在他的揮舞的旗下;
l 取得成功也要找原因,不明不白地成功仍然是失敗,而且力求能復制;
l 要設法使員工有意識地工作,即知道干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干;
l 讓下屬自己找答案,因為“5+4=?”和“?+?= 9”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l 即便是扭干的毛巾,只要發揮智慧,依然能扭出水;
l 把現在的做法設想成最差的做法;
l 不花錢,用智慧;沒智慧,用汗水;
l 不斷向先進企業學習,學習回來還要指出哪些不適用,以此培養創造力;
……
豐田就是這樣把豐田人盡最大可能培養成了懂得品質、客戶、責任以及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群體,這樣的造人理念,才是企業長久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