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并不可怕。企業越早認識到這一點,就越快步入突破性思維的大道
美國硅谷以這樣一群人而聞名—當別人有一個好的想法時,他們非??謶肿约簝H能“坐在板凳上”。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學教授巴巴 • 西弗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他的研究表明,對大多數商務人士而言,“失敗”極為可怕。但實際上,失敗卻是創新的引擎,對個人還是組織,都是如此。其關鍵在于,如何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和利用失敗—它應是一種祝福,而非詛咒。
巴巴 • 西弗用兩種不同的心態來描述人們如何看待失敗:第一種心態是害怕犯錯誤。在這種心態下,失敗是可恥的,是令人痛苦的。如果擁有這種想法,大腦就會變得非常厭惡冒險;第二種心態是害怕失去機會。在硅谷與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幾乎到處都是這一類人。對他們而言,什么是可恥的?當其他人懷抱著一個偉大的想法去付諸行動時,他卻只能干坐著。失敗其實并不算壞,它可以令人興奮。當周圍人發出“啊哈”的嬉笑聲,其實也在引導你的下一次創新。
巴巴 • 西弗認為,在孩提時代,我們都富有冒險精神。因此,我們一般都是第二種心態。只是隨后,我們上學了,被教育成不允許失敗,于是我們成了第一種類型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讓人們從第一種心態轉換到第二種心態呢?巴巴 • 西弗提出了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快速還原—扔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想法,搞得他們神志不清、精神錯亂。然后迅速開發出一個物理模型,或者一個模擬的解決方案。這將允許人們迅速地從抽象走向具體,讓他們的想法有一個形象化的表達。這個過程中,大腦的活動會非常頻繁。快速還原法告訴我們,失敗是整個過程中非常必要的組成部分。你可能會放棄一個想法,說“讓我們試試別的” 。但是,你還是在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
另一種方法就是,將他們逼入絕境,讓他們無路可退。這樣,他們就被迫去尋找新的解決方案。這也是通常意義上說的,“有需要,才有創新”。在印度這個以短缺而聞名的國度,“jugad”已經成為管理的一部分。人們必須采取創造性的方法來管理稀缺—這已經成為了一道風景。百威每年都會通過降低廣告預算,同時要求更好的績效來刺激“jugad”心態,在一段時間的絕望之后,廣告團隊不得不去研究新的、更低廉的方式與外界溝通。
許多企業嘗試使用絕望的反面—靈感—作為刺激創新的手段。這聽起來不錯,但經常不管用。通常情況下,培養靈感意味將第二種類型的人放入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讓他們奇思妙想,最終產生了一些想法,并向管理層提出這些想法。只是,管理層通常是第一種類型的人,他們懼怕失敗,于是這些想法在現實中被擊的粉碎。
為了讓創新成為工作的動力,讓我們來看看思科的做法吧:第二種類型的人將會給予更多的空間和支持,但他們必須讓高層也參與進來。當高層參與到創新的進程中,創新就擁有了領軍人物,也可以讓奇思妙想更好地銷售出去。
總之,失敗并不可怕。企業越早認識到這一點,就越快步入突破性思維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