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經歷已經超過十年的龔云華有著一套獨特的分析方法,那就是“用董事長和門衛的眼光來看企業”,這意味著站在企業角度看公司之外,還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讓觀察更加全面。
由于煤炭企業廠礦的特點,因此在幾年前,當龔云華還只是煤炭行業研究員時,他就時常前往各個偏遠的煤礦調研,有時甚至會親自下礦井,“其實只有真實、深入地了解這個企業的核心情況,才能把握企業的實質。”他表示。
在與上市公司的接觸過程中,龔云華似乎從來不會被冷遇,“去上市公司調研沒碰到過什么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事前的準備工作比較充分,同時也比較真誠,所以跟他們接觸下來都很順利。”
而除了深入的實地調研,對于分析師應當具備的素質,龔云華做了總結,在他看來,“做一個優秀的分析師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做人要誠實厚道,做專業要精心細致,做資源要用董事長和門衛的眼光看企業,并且以基金經理的角度來考慮研究報告如何寫。”
事實上,很多優秀的證券分析師都是從多個角度來觀察企業,之所以用“門衛”這個崗位來形容,龔云華解釋說,門衛可以見到形形色色的人,而且是很真實的,分析師也應該這樣,不論是公司的高管還是企業的客戶,只要對公司有所了解的,都應該去接觸。
用這樣與眾不同的看企業“模式”之外,龔云華還表示自己的分析方法總體上來說還是“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2010年7月份,剛加入齊魯證券不久,龔云華與其團隊就開始重點推薦煤炭板塊。7月16日,在龔云華公布了他加盟齊魯以后的首份煤炭開采行業研究報告當日,煤炭板塊就出現了明顯異動。
“當時的背景是,2009年年底和2010年一季度,宏觀層面的調控力度非常大,那時候煤炭行業幾乎被全面看空,”他回憶,“而到了7月份,煤炭行業各方面都達到了新的平衡,在我們看來,未來的12至18個月的煤炭行業將有非常好的基本面變化,因此我們堅定地向外界進行推薦。”
在龔云華推薦之后的半年里,煤炭板塊的確表現十分搶眼,而在他看來,此判斷也是在其大膽假設、小心論證的基礎上得出的。“做分析師肯定是要有前瞻性的,但這個前瞻要遵循一個基礎扎實的邏輯框架,就好像現在我們正在制定下半年的策略報告,而這份報告也要遵循去年的邏輯框架,并對2012年的情況進行前瞻性的預判。”
同時,“我們能夠有判斷準確的報告也得益于我們研究團隊在上下游的無縫對接”,龔云華說,“我并不是只研究煤炭行業,而是同時要看商品,看汽車、鋼鐵、房地產、電力,甚至要考慮宏觀層面,因為煤炭行業與宏觀面的關系非常大。”而這么多上下游的研究,自然需要團隊的配合。
現在的龔云華非常忙碌,在研究工作之外,還要進行研究所的管理工作,“我是一個團隊的受益者”,與其他分析師不同的是,作為齊魯證券研究所的所長,龔云華對于團隊的感受尤為深刻。
龔云華稱,“一個研究所的研究領域從宏觀到策略再到行業分析和上市公司,并涉及到衍生品,這些領域相互驗證支持、互動,能夠更加接近研究對象的本質;而團隊作戰集合每個人的特長,加上后臺的支持、銷售服務的支持等等,能夠使得分析師的研究成果更好的發揮作用。”
同時,龔云華認為,進行賣方研究的證券分析師還需要做好買方服務,“除了在報告上的嚴謹和客觀之外,應當記住報告是給基金經理看的,是讓買方參考用的,那么就要有這樣的意識。”
不過,龔云華也提到一些年輕的研究員還有些浮躁,“做研究工作不僅要有極大的熱情,本身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足夠的敏銳,能夠把握時機,還一定要有耐心,沉得下去,經得住寂寞和誘惑。”龔云華說,“我也知道對于一些剛入行的研究員來說,一點短期利益很可能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一定要學會如何對待。”
而對于如何保持獨立和客觀的立場,龔云華說,“一般來說,如果在獨立性和客觀性上有所缺失,大多出于兩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短期利益的驅動,另一個是市場環境的影響。”“我個人認為,從分析師的角度說,要像愛護生命一樣的愛護自己的職業,這就意味著短期利益一定要回避;但從情緒的角度來講,市場環境的影響有時候也是正常的,分析師也有‘追漲殺跌’的,可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
不過龔云華重點提到,分析師的工作重點是做一個客觀的研究,不是指手畫腳,自身的定位要很清楚,遵守自己的職業操守,正確的引導投資理念是分析師的責任和使命,出客觀報告的目的也是為了推動市場走向成熟,“分析是一個商業行為,但不管為怎樣的客戶服務,必須堅持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