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的轉型與社會矛盾所產生的新壓力,已經很明顯地傳遞到中國企業家群體身上。最新的調查顯示,雖然中國的企業家群體主流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感受到社會多方面的進步,但是轉型社會中的綜合壓力感非常突出,比較明顯地表現在企業經營的復雜性感受加強、對企業經營的稅收與法制環境的問題感加深、媒體與社會輿論環境的壓力感加強、個人的人身不安全感增加,作為一種對策,企業的實業經營意愿有所弱化,移民與考慮移民的現象增加。這些結論是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的一份由泰康人壽與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聯合發布的《中國企業家生存環境調查報告》中透露的,210位大中型企業的負責人接受了這項調查,與會的企業家也非常認同這項調查報告中所透露的信息。
今天中國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在經營中承受著多重壓力:一是傳統的稅負重、信貸難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表面上熱鬧的投資公司熱與PE熱,實際上使得大量的金融資源熱錢化,實業經營企業的資金獲得難度甚至更大了,因此導致了高利貸企業的興盛;二是法律環境中的司法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環節改善程度不大,與企業發展的需要形成脫節;三是出現了一般勞動力獲得難與高度人才缺乏的雙重人才瓶頸,職業教育不足的壓力結果直接由企業來承受;四是仇富性社會環境導致企業家的輿論壓力加大與個人安全感降低;五是大量的加工型與低端服務型企業主們,缺乏和緩地實現產業轉型的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雖然看到了一些比較風光的企業,但是中國企業的主流則在現在的經營條件下,感受到了局勢復雜性,與繼續推進經營的難度。
在公共政策中,存在著重工商與重民生的不同選擇,在社會經濟平衡的政策思路下,過往比較單一的重商路線已經有所調整,與此同時隨著公權力干預性與國有經濟成分的擴大,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民營經濟的實際發展空間雖然依然存留,但推動發展的氛圍中出現了某些令人憂慮的因素,發展成本增加,發展前景的明確度降低,發展信心也受到了影響。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我們能聽到民營企業家群體的這種憂慮,也能聽到他們對于友商公共政策的期待,但是這些憂慮與期待,是他們的感受表達,而在多大程度上他們能夠得到呢?沒有人能給他們答案——強大的企業家就要用強悍的方式拓展得到他們的目標,而弱小的企業主們也許就會衰亡,這也許是今天這個時候商業嚴酷性的必然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