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不錯的,老板很實在,對人很客氣”、“這家企業難對付的,很難采訪到”、“竟然有這樣的老板,太能裝、太自以為是了”這些話,在媒體圈的日常聊天中經常出現。
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說是一個小圈子、小社會,這便涉及到企業如何與外界溝通、如何向外界顯示自身形象的問題。有些企業,默默耕耘,最終成就一份偉業;有些企業,跟政府、媒體、社會關系都處得非常融洽,知名度較高;有些企業,把自己定位為公眾企業,對外界比較透明,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敬重。
華為的任正非是受人尊重、敬仰的企業家。前段時間媒體上曝出:任正非為把華為傳給自家兒子,逼走董事長蘇亞芳。此消息一出,立馬產生爆炸式傳播。任正非出來辟謠,證明只是一場鬧劇。事后,華為高管集體開微博,主動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任正非說:自己可以是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但華為不能做鴕鳥。
同樣,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也是微博紅人,卻因大罵投行成為輿論焦點,當當網市值也因此縮水20億元。兩個案例告訴我們,企業與外界的溝通,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關企業的發展乃至生存。
關系一:企業的透明度
《浙商》:華為專門開會研討如何跟外界溝通,您怎么看這個事情?企業需要對外透明嗎?
調查結果顯示:89位企業家中,有55位企業家認為所有企業都需要對外透明,占比高達61.8%;31位企業家認為對外透明是大企業的事情,小企業做好企業就好,無需對外透明,占比高達34.8%;有3家企業認為企業根本沒有義務對外透明,占比3.4%。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6成企業家都有開放意識,但小企業主對外透明的意識相對較差。
關系二:企業與企業家性格
《浙商》:任正非說:“在輿論面前,我可以是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但你們不能”,您是怎么看待企業性格與創始人性格之間的關系的?
調查結果顯示:89位企業家中,31.5%的企業家較為強勢,認為企業性格=企業家性格;21.3%的企業家承認自己的性格對企業性格有著重要的影響;47.2%的企業家較為理性,認為企業家應該主動分清楚自己與企業的關系,自己可以低調,但企業需要對外開放,這是企業公眾屬性的要求。
關系三:企業高管與外界
《浙商》:華為的高管集體開通微博,當當網李國慶卻因罵投行成為輿論焦點,當當網市值也因此縮水20億元,您怎么看這件事情?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半數左右企業家有著較強的開放意識,堅定地認為“對外開放不會錯”;三成以上企業家持相對中立態度,認為開放或封閉,本身無好壞之分;不足一成的企業家認為企業對外的源頭多了容易出問題。
關系四:員工與外界
《浙商》:您是怎么看待普通員工與外界關系的?
普通員工能否代表企業呢?從調查結果來看,66%的企業家認為員工代表了企業形象;23.6%的企業家認為普通員工可以對外,但需要謹慎;僅有10%的企業家認為員工不能代表企業,無權對外。
“大摩女”與當當網李國慶的對罵一度被視為企業與投行之間的對立,而之后摩根斯丹利官方網站登出公告,表示沒有此員工??梢哉f,員工作為企業的一份子,對外自然代表著企業形象,但這個權利是有限度的。一些事情,往往只能通過官方才能得到確認。員工透露的,往往是靠譜的小道消息,也自然有其價值。
關系五:企業與媒體
《浙商》:您的企業是怎樣對待媒體和記者的?
調查顯示,對待媒體,60.7%的企業都是“被動聯系”,即很少會主動聯系媒體做企業采訪;而有5.6%的企業認為跟媒體接觸不是好事情,要“防火防盜防記者”;僅有23.6% 的企業會主動聯系媒體和記者。
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媒體和新聞發布會是企業目前向外界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分別有66.7%、11.1%的企業選擇,兩大渠道占據了企業對外發表心聲渠道的八成比重。
總體來看,企業與外界的溝通,并非簡單的一件事情,這里面關系到企業、企業家、高管、普通員工、媒體等要素。企業要有效地向外界溝通,5大關系都需理清、理明白。
(浙商全國理事會張敏等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