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國內都很流行學國學,我們可以發現學國學,就是很多人去學馭人術,學習怎么去控制人 、 駕馭人,這種課程很受老板的歡迎。老板就是想學習怎么讀懂人,怎么擺弄人,學習一種帝王將相的馭人術,但這在現代經營管理里面是很落后的。現在企業經營里面的管理應該是建立在一個共同平臺上的人與人相處。有的老板有的時候會跟我講說,你看我對他多好,他還要離開我。這個話本身是有問題的, 我們在一起相處一個階段,就是在一起共同為一個目標去努力。今天在一起,明天可能就不在一起,這一點就叫做職業化。因此從做事上升到做人,老板也要學會做人,做人的最高階段就是要學會做神。 這個神是什么?就是領導者。作為老板,你要用價值觀去引領元員工。比方說,我們經常發現,有些人的性格非常的自閉,不太善于溝通,但是他的企業會做得很大,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他有很好的價值觀,有很大的理念。
松下幸之助在他的晚年寫的一本書里就講到,幸虧我身體不好,因為我身體不好,我就沒有辦法去做好多的事;因為我身體不好我就要去相信別人去做事。他說到,有一次到北海道,北海道有個營業所已經開了十二年了,他都沒有去過,所以他很想去,但是又沒有時間去,所以他就給人打電話說,我身體很累,我去不了了,給你們打個電話很感謝你們十二年把這個營業所經營得很好。當地的營業所長當然是感覺到很感動,大老板從來沒來過,也不認識大老板,但這并不影響松下成為全世界偉大的企業。為什么?就是因為松下幸之助創造的這種企業文化,這種對人的信任和放權的價值觀就深深地變成了這家企業傳承的一種基因。
所以今天我們很多的做老板的人有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我只要強,一切就可以強。 他把這個強變成外部的作用力,他不知道這種強應該變成影響力。 第二個誤區,我要做得越多就會越好,而不知道調動更多的人來做事更重要。第三個誤區,沒有意識到,影響你做事和講話的根本取決于你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和領袖精神。 這個價值觀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相信別人?我們應該怎么去授權?我們做事的底線是什么?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方法來做事?
今天我們中國有些企業家很善于表演,有的時候在電視臺上表演講的頭頭是道。大講特講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碰到他下面的高管,他們就告訴我說,他是這么講的,但是他做的根本不是這樣子的,甚至在我們的企業里,都有很多的監視器,甚至還有打手隊,也就是總裁辦。我問怎么回事,他說老板極度不安全,給我們每個高管的辦公室里都裝了偷偷的監視器。那么他在這里在大講信任,那邊裝上監視器,我們可以發現,他的高管們是在一種非常不信任的環境中生存,人的積極性就發揮不出來,甚至是沒有的。所以你要想做到做神,實際上是看你具不具備領袖的精神。那么領袖的精神包括哪一些呢?
第一個,核心理念。
你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你做企業為了什么?有次我看到有一堂課叫馭人術,很多老板都去了。有一對夫妻老板,我看到他們的一路成長過來,現在已經做了幾十個億了。但是我發現他們的核心理念還是沒有改變。有一次我們遇到了在一起交談,有兩個副總裁站在他的后面。我跟他說一起坐吧,他說不用,他們的身份不適合跟我們坐在一起。他告訴我說,做企業這么多年得到了一個非常大的啟發就是爹親娘親不如錢親。他在跟我講這句話的時候竟然不回避他的高管,這個時候我看到他后面幾個高管的臉色都不太好看,他的高管們生活在一種壓迫的狀態之下。一個具有很好理念的人,對人產生信任能力的人,才能夠讓別人快樂的為你工作,而快樂的工作才能夠爆發創造力。
其次,是經營哲學 。
經營哲學就是你要從哪里賺錢?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君子好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你的經營哲學。你要怎么得到錢?你是長期得和還是短期得?還是分階段得?你的經營哲學一定要是很透徹的。我們不能夠要求所有的企業家都成為哲學家,但是所有要成為偉大的企業家的老板就一定要有哲學思考。當你沒有哲學思考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經營就會出現游離的狀態。比方說,我們講品質優先。很多的企業大門口掛著“品質是生命力”,這個名字掛得很好。但是突然有一個訂單來了,說馬上要交貨,但是生產部經理說好像有一部分產品的品質不怎么好。這時候老板思考了一下,覺得眼前的利益最重要,就決定還是要出貨。蘿卜拔得快了,就不洗泥了。等到客戶投訴了,退貨了,老板一看不行了,然后再去跟生產部經理和品管部經理說你們要抓品質,沒有好的品質的貨不能出。這就是以短期的行為為導向沒有經營哲學的表現。
今天中國很多的企業,只要生產供不應求,品質就開始下降,這個已經變成了一種現象。當手機賣得最便宜的時候,大家都會說這個手機劃算,但當它老是壞的時候,你才會感覺到那個痛苦。與其這樣你還不如買一個稍微貴一點的,不要老是壞,因為它每次壞給你帶來的痛苦指數就會加大,并且會給你帶來一大堆的麻煩。這與經營哲學是有關系的。因此, 老板看到錢在眼前的時候,你去選擇要不要?如何要?這就是你的經營哲學。
第三,就是你的管理方式 。
現在講起來做企業來是比較難,但做企業也比較容易。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要采取怎么樣的管理。管理方式不一樣給整個企業帶來軟的環境不一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不一樣,所以你的管理方式一定要有一個系列的調整。
在新環境之下,我們的員工已經非常自我了。那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正在說明你的管理方式已經不一樣了。今天我們很多的人還在強調泰勒的管理模式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這個社會環境已經改變了。現在最流行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為本”,但是我好好地看了一下,諾基亞的它的英文的原意就是“不是以人為本”,竟然不知被誰給翻譯錯了。 管理實際上是以人來連接,不是為本 。 它是要以人連接,把人放在一個連接的區段上面,這個符合諾基亞做通訊產品的概念,意思是讓我們人與人連接起來。但是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流行的詞語叫做“以人為本”,這實際上是有問題的。
管理并非以人為本,而是應該以管理為本,,以人為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