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的差異并不是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的區別,也不在于科學管理和人本管理的區別。西方也有集體主義,只是西方的認同更多的建立在種族、階級、姓別、職業、年齡等因素之上,當然,相對而言,西方更強調個人主義。中國人的集體主義則更多的表現為圈子中的行為。西方也有人治和禮治現象,也會很重視文化、愿景等等,并設計制度鼓勵自組織,如晚近發展出來的內部創業制度(internal star-ups)與自我導向團隊(self-directed teams),但西方更重視的則是流程、規章、制度,管理思維以規劃與控制為主,因為這套管理預設了理性經濟人的人性假設,所以組織是可以理性設計并理性控制的,這就是理性系統的思維。
西方的管理是以理性系統為主,輔以自然系統的特征。因此,西方的組織通常更強調“對事不對人”,以流程、規章、制度出發的,重視對事進行規劃、執行、考核和獎懲。通過設定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和流程,將員工化作大流程中的小螺絲釘。只是后來管理者們發現這些“螺絲釘”們開始表現出不滿意的情緒,開始怠工和不服從管理,進而才產生了員工關懷、愿景管理等等一系列人本管理的元素,以提高“小螺絲”的工作滿意度、歸屬感和成就感,最終提高工作動機。
與理性系統相對應的是自然系統,相信社會人的人性假設,人是需要關系、小團體、歸屬感與信任感的,所以人的結合是自然生發的,很多組織現象是不可能理性設計與控制的。中國的管理則一開始是就是從人出發的,是以自然系統為主,理性系統為輔。因而,中國人重視先管人再管事,強調“人對了,事就對了”。中國管理重視看人、收心,學習 ,因才器使,然后授權賦能,以期“我無為而事自成”。中國領導不會詳細規定每個工作細節,而是在前期做好關系管理,建立信任之后,事情就是你的,所以領導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為而治”。中國管理是先承認自組織,效率不是來自于規章制度、規劃控制,而是來自于自組織,這是整個管理思維中最不一樣的地方。
本文摘自我的新書「中國商道—社會網與中國管理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