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推薦風潮與DHC的整合 營銷 案例
來自Ogilvy China,上海i-merge/boondoggle公司的主席Jan Van den
Bergh最近發表了i-merge與Sinomonitor合作的關于網上品牌和產品推薦現象的在線調查結果,引用了一部分我關注的數據:
• 一個消費者平均一個月與8個人就品牌進行交流。其中有17%的消費者每月的品牌交流達到10個人以上。
• 女人比男人交流的多,但是男人在交流中更有影響力。
• 31%的被采訪對象肯定他們的朋友會購買自己推薦的產品。
• 26%的被采訪對象會說服朋友不要買某品牌的產品。
• 一次良好的品牌體驗(或一次糟糕的品牌體驗)比正面或負面的品牌形象要強有力的多。
• 絕大多數的品牌交流都是面對面的,90%是通過交談。
• 互聯網是消費者學習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新品牌和新產品方面,互聯網的重要性第一次排在電視廣告前面。
• 互聯網依然是當人們選擇購買一個品牌產品時的最有效媒介。
以上數據從營銷的角度讓我想起這樣的一個案例:DHC化妝品的體驗營銷案例。
DHC是日本的一個化妝品品牌,它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相比要比其他歐美品牌要晚很多,而對于化妝品營銷而言,想在一個新市場當中搶得一席之地,即使大量的營銷投入,也未必完全可以實現目標。相比DHC的營銷策略,應該說他們很懂市場,他們所做的事情,完全符合以上的數據分析。
我比較關注DHC的體驗營銷和整合營銷的這些環節?;旧峡梢钥偨Y以上的數據,對應DHC所作的策略。
1. 網絡病毒營銷
互聯網是消費者學習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新品牌和新產品方面,互聯網的重要性第一次排在電視廣告前面。
DHC采用廣告聯盟的方式,將廣告遍布大大小小的網站,因為采用試用的策略,廣告的點擊率也是比較高,因為采用了大面積的網絡營銷,其綜合營銷成本也相對降低,并且營銷效果和規模要遠勝于傳統媒體。
2. 體驗營銷
一次良好的品牌體驗(或一次糟糕的品牌體驗)比正面或負面的品牌形象要強有力的多。
DHC采用試用體驗的策略,用戶只需要填寫真實信息和郵寄地點 ,就可以拿到4件套的試用裝。當消費者試用過DHC產品后,那么就會對此有所評價,并且和其他潛在消費者交流,一般情況交流都是正面的(試用品很差估計牌子就砸掉了)。
3. 口碑營銷
31%的被采訪對象肯定他們的朋友會購買自己推薦的產品。26%的被采訪對象會說服朋友不要買某品牌的產品。
消費者對潛在消費者的推薦或建議,往往能夠促成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媒體逐漸有失公正的公關,已經讓消費者對傳統媒體廣告信任度下降,口碑傳播往往成為化妝品消費最有力的營銷策略。
4. 會員制體系
類似于貝塔斯曼書友會的模式,只需通過電話或上網索取DHC免費試用裝,以及訂購DHC商品的同時自動就成為DHC會員,無需繳納任何入會費與年會費。DHC會員還可獲贈DM雜志,成為DHC與會員之間傳遞信息、雙向溝通的紐帶。采用會員制大大提高了DHC消費者的歸屬感,拉近了DHC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5. 多渠道營銷
網絡營銷是DHC營銷體系的一部分,當然傳統媒體依然會有DHC的廣告,包括重金聘請代言人等行為,都是在提升品牌的形象,多渠道的營銷推廣,加深了消費者對DHC的品牌印記,當接觸到試用的機會后,促成購買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整體來看,DHC近幾年的告訴發展和其營銷策略是密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說DHC更了解市場,懂得利用新媒體為品牌傳播。通過傳統媒體、形象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可信度,對于新產品而言是核心關鍵;網絡的病毒營銷能夠將傳播的點放大化,投入1分的成本看到的也許是10分的效應;通過體驗營銷的方式,直面消費者,用產品去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一旦能夠建立品牌信任,很有可能DHC在這個消費者影響范圍內就傳播開來,更多的人申請試用,更多人嘗試購買;最終用DHC的會員DM雜志將用戶和品牌緊緊捆綁在一起,不斷關注和提醒消費者,自然會促成更多的購買決策和傳播影響。
從以上的分析而言,互聯網對DHC最大的促進有3方面:
1. 降低了營銷成本。
2. 大幅度提高了品牌占有市場的速度。
3. 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對潛在消費者有效的口碑。
從此數據和案例我覺得可以引起很多的思考,一方面是傳統企業如何針對消費者的心態,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工具進行有效的營銷推廣。另外一方面,消費者的心態和消費交流的欲望,本身也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需求,進而商業的轉化也是十分便利,幫助品牌凝聚精準用戶產品的應用,必然會受到商業的青睞。也許這就是社會化商務應該做的事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