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最新消息,IBM 將拆分托管基礎設施服務部門,成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以便能專注于包括紅帽在內的混合云業務。在此輪拆分完成之后,IBM 公司的軟件及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將在其總體收入中占據大部分比例。
藍色巨人BM是在冷戰時期發展出來的計算機巨頭,軟硬通吃,緊密耦合,芯片整機OS都做,針對行業如金融還提供行業軟件,在垂直整合上做到了極致。
IBM在八十年代推出的個人電腦革命,對人類貢獻很大,卻也培養了今天的對手,就是intel與微軟。
1988年,老兵戴輝第一次在IBM兼容機上,用獨指神功,用BASIC寫了一個小程序,畫了一個三角形。這是我與IBM緣分的起點。
IBM大跨步進入中國,與我們老百姓關系最密切的是金融信息化。以前都是手工記賬,在我們完全不經意的時候,金融完全數字化了!我們再也不用存折而是用卡了,不用匯款而是轉賬了。到現在為止,IBM的計算機在金融上依然廣泛使用。
云計算是一場革命,首先就是是革IBM的命。
IBM老早就有虛擬化的想法,可以將大機器分割成多個小機器使用。但這會影響自己的收入,因此沒有發展。
虛擬化軟件公司采用便宜的Intel服務器,構成服務器集群,迅速發展了起來,VMWARE是私有云軟件佼佼者。
致命一擊來自亞馬遜!AWS的彈性云計算于06年發展起來,采用Intel CPU和xen發展過來的虛擬化技術。一個賣書的書商搞這個東西,想必挖了同城微軟的人,這也為微軟后來跟上埋下伏筆。可惜我還沒有去過西雅圖夜未眠這個浪漫的城市,那里有貝索斯夫婦的艱難創業與史上最昂貴的分手。
2011年巴菲特打破不買科技股的做法,買了IBM股票。
就是這年,我聽到了IBM搞智慧星球和智慧城市的想法,為如此宏大的的夢想而震驚。巴老是不是也一樣?不過,IBM很少講云計算,顯然更希望走傳統的小機路線。
2014年,CIA給予了走IAAS路線的AWS高達六億美元的訂單,卻沒給IBM,后者憤然起訴,卻遭遇慘敗。我在硅谷的同學說,無論是技術還是商務,IBM都不敵AWS。
GOOGLE走的則是SAAS路線。
藍色巨人IBM的成功路徑依賴走到了盡頭。
IBM終于不得不努力進入云計算領域。但一路的不容易。
2017,巴菲特黯然離去。巴老看到大勢不可逆轉,用腳投票了。
此時,AWS已經如火如荼發展起來,盡管一直虧損!
芯片,虛擬化,OS,應用軟件全面解除耦合。
IBM要在每個領域進行努力奮斗,傳統的大一統牢固控制用戶的做法就土崩瓦解了。
2018 年全球公有云市場數據來看,IBM 落后明顯,市場份額不到 4%。
IBM用 340 億美元收購了 Red Hat,混合云或許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IBM力推的KVM虛擬化路線成為了今天云計算的主流路線。
這次分拆,一個業務是擁抱云,繼續IBM品牌,企業估值將大大提升。一個業務則是傳統的IT服務(要成立新公司)。
最大的受益者是股東。
至于對客戶的價值,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