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么成功?中間很大的原因是任正非不斷地打碎自己,實現涅槃,從他對父親母親的愧疚到意氣風發挺進全球,他經歷了抑郁病、癌癥等無數人生和企業發展的低谷與錘煉,鑄就了華為的品質。
蒙牛為什么失敗?也源于牛根生表面上談著“大勝靠德小勝靠智”的價值觀,但是在危機面前還是無法根本理解企業的真諦是創造客戶價值實現社會價值這一樸素常識,采用了不負責任的逃避態度,直到被別人并購。
作為顧問,我目睹不少創業者贏得了企業的短期成功,卻失去了身體的長期健康,他們很多人失眠、精神不佳、憂慮、急躁、不善于傾聽、時間管理混亂,他們的健康身體到哪里去了?他們的時間到哪里去了?
我也看到一些優秀企業家是頓悟的,當他們面對經濟危機,他們總是從容不迫、笑臉相迎,充滿了領導力和人格魅力,他們也身體強健,注重身體鍛煉,他們的企業反而越來越大了,王石就是一個典型,如果沒有王石對七座世界高峰和南北極的出發,也許就沒有萬科的今天。
這背后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企圖用企業管理的理論來解釋這一切是無效的,西方強調邏輯推理的思維也無法解釋這一切,而佛教思想的基本理論卻深邃的告訴我們,用四圣諦去思考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是實現涅槃的唯一途徑。
四圣諦是佛教中的四個基本真諦,她代表了佛教對于凡塵以及修行的基本觀點,代表著對我們大千世界的基本看法。這四個圣神的真諦就是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
一、苦諦的思考
苦諦告訴我們,眾生皆苦,不論天上的天道眾生還是我們的人道生靈,以及地獄的受難眾生,享福或者受苦的,其本質都是苦的,每個人和組織都不能免于因緣聚合,輪回無休,一切無常。這是一個基本面。
所以我們要理解,每個人的生長過程和組織的生長過程都是一個苦的過程,創業苦、發展苦、創新苦、守業苦,開心只是瞬間,持續的過程是一個苦的過程。當我們把苦當做一個常態,我們就應該平和面對今天的苦,去分析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企業總是把成功當做常態,不能理解失敗才是常態,不能理解苦才是常態,所以創業的時候他可以吃苦,但是守業的時候卻吃不得苦了,忘記了艱苦奮斗的法寶了,當企業面臨發展壓力時,企業家首先就自我崩潰了。
苦也告訴我們,企業發展沒有一個所謂的舒服期、休息期,企業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吃苦的過程,你無法改變環境和世界,但是你可以通過組織的修行和個人的修行去享受苦并超脫苦,你就達到了無我的境界。那些所謂的偉大企業和偉大企業家,千萬不要我執,其實他們都是宇宙中的一個塵埃而已,很多的煩惱來自于內心的貪嗔癡,苦就永遠在你面前。
二、集諦的思考
苦諦之后是集諦,集諦就是探尋苦的原因,什么是苦的原因呢?
佛說世間有無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出來的,也不是造物主給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緣的。本質是因惑而造業,因業而有苦,就是佛教對苦的緣起解釋。
什么是因惑而造業、因業而有苦?佛教認為眾生不明白一切法緣生緣滅,無常無我的道理,而在無常的法上貪受追求,在無我的法上執著為"我",或為"我所有",這就是惑,惑使人煩惱,所以又叫做煩惱。煩惱種類極多,貪(貪欲)、嗔(嗔恨)、癡(不知無常無我之理等等叫做癡)是三毒,加上慢(傲慢)、疑(猶疑)、惡見(不正確的見解,如常見、斷見等)為六根本煩惱。由于煩惱而造種種業,業就是行為(身業)、言語(口業)、思想(意業)的活動。煩惱和業引發人的身心變化;于是又起煩惱,又造業,又生身心,這樣的生死輪回,沒有休歇。
原來是這樣。
所以這一切的根源源于惑,源于企業的貪、嗔、癡。一些企業的愿景就是貪大求全,忘記了企業發展的規律;一些企業過度管理,忽視了企業發展的階段;一些企業家過高看重社會榮譽和政治地位,和政府官員勾結而入獄;更多企業行賄受賄,因為貪欲橫行。他們失去了對客戶和員工的大愛,反而每天都充滿了嗔恨,對任何事物都不滿意,看不到組織的點滴進步,他們遠離員工的時候,員工也遠離了他們。
認識到了苦的根源,消除苦的機會就來了。
三、滅諦的思考
探尋原因后則開始實踐解決之道,即滅諦,滅就是斷除執念、無有分別、滅除煩惱、而增菩提,滅諦就是修行之法,是從苦諦、集諦之后開始按照修行的第三階段,這要求組織和企業家能夠高度認識到惑和煩惱在哪里,用修行的方法來逐步遠離這些惑,當你面對惑的時候,請辨析他、思考他、滅絕他,每個點滴的努力都是不斷提升的過程。
最好的方法是個人的靜思和團隊學習的組合:個人靜思就是做自我批判,不斷否定自我,從根本角度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放下我,忘記我;團隊思考就是個人思考的基礎上,把個人的利益放到組織中,讓中高層干部和員工一起去思考制約組織發展的惑在哪里,一切思考約束我們發展的原因是什么,讓每個人的身心得到解放,讓心靈實現交換,從這個意義上說,彼得圣吉大師的學習型組織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道諦的思考
這個不斷修行的過程,最后就走向了道諦,道者,即是明心見性、得證菩提、現涅槃、得無上果、無生無滅、不增不減、寂靜無為,即得大圓滿正果。
很多企業能夠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創新要求面前都可以與時俱進,我想他們的成功本質來于企業文化的成功,即他們已經頓悟了企業本質,實現了真正的企業和社會、客戶、員工的融合,這時候企業家也應該頓悟,他們終有死亡或者離開企業的那一天,他們留給企業的不是財富和股份,而是思想和靈魂,是價值觀。
四圣諦的精髓告訴了我們個人和企業成長的法寶,就是不斷修煉自我、不斷認識自我、不斷提升自我,把企業和人生當作一場馬拉松,持續漸進、不斷突破,實現涅槃。
所以有了四圣諦,當你面對企業的苦和個人苦時,你知道這是給你修煉的機會了,企業和個人每一天都面對死亡,也永遠沒有所謂的成功定義,思考和修煉四圣諦是一個永遠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