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田戰略守正的第一個特點,是目標不高,有韜光養晦的特征。
根據3月9日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在東京發布了“展望全球2020(Global2020)”的十年發展計劃,它的未來戰略是以“環保汽車”和“新興市場”為兩大戰略方向,即要在這兩個領域保持世界級競爭優勢,實現繼續領先的目標。但是,其目標卻并不高,公司希望在2015年前能實現年銷售1000萬輛汽車的目標,其中豐田品牌的全球年銷量為900萬輛,其他品牌的銷量為100萬輛。1000萬輛對于中國任何一家汽車企業來說,都是巨大數字,但是,相對豐田,這卻是一個不高的目標。因為豐田汽車2010年銷售大約841.8萬輛汽車,而且是受到“召回門”事件影響后的數據,這個業績略高于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839萬輛汽車,但領先德國大眾全球銷量146萬輛。這表明,豐田其實同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并不大。以通用目前在全球的態勢,如果美國稍微加力,估計超過豐田十分輕松,而德國大眾的實力,中國人有目共睹,至少在中國這一市場,就品牌而言,遠超豐田汽車,所以,我估計,1000萬輛的目標,應該是將失去全球汽車售榜首位的寶座。而這樣的目標發布,可見,豐田已經做好思想準備,不與通用爭高下,因此,豐田為此甚至可能主動示弱,放棄在美國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如果做不到,至少放棄世界銷售第一品牌的位置。
豐田守正戰略的第二個特征,即充分展示了戰略管理的主要作用,即找準方向與目標,找準自己未來在行業的位置,找到自己創造的消費者價值基礎。
所謂的戰略管理,既要研究未來消費者需求和相關競爭環境的推動下,行業需要以及會出現什么樣的產業位置,尤其是出現怎樣的領導者,哪些產業位置,能夠獲得持續的盈利。顯然對于豐田來說,未來十年,數量不是根本,因為它的規模,已經處于能夠獲得盈利的位置上,尤其是處在前三上,但是因為是老大,豐田付出了巨大代價,導致自己為應付外部環境,而疲憊不堪,從長遠角度,影響競爭優勢的積累,影響利潤增加。因此,此次豐田戰略,不以增長為目標,而以新能源為核心戰略,確定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豐田的核心愿景。這是標準的守正戰略。作為企業戰略,當然要立足未來消費者需求的重中之重。在汽車產業中,傳統汽車本身的技術,已經接近極限,真正的問題是,面對全球新興市場巨大的市場增長,全球能源面對巨大的壓力,因此,豐田將新能源作為核心戰略愿景,制訂了明確領先的戰略計劃,以圖繼續占領這一制高點。為此,豐田三劍齊發,混合動力車型,豐田將全面發力,擴充產品陣容,獲得絕對領導份額,計劃在2015年之前投產約10款新車型。中期戰略,全力研究新一代環保汽車方面(PHV、EV、FCV等),從技術研發與產品投放兩角度,加大為未來戰略制高點的儲備與積累。在中短期戰略,主要是在汽油發動機方面,將進一步降低油耗,推動高效率汽油發動機的研發。而且,在不追求規模的前提下,豐田計劃在2020年,將普銳斯取代凱美瑞,成為北美最暢銷車型。
豐田守正戰略之三,是在新興市場,執行穩健地合作戰略,逐步建立起以品牌為核心,以合資與合作,加上適度轉移技術為基礎的戰略,而不是以數量為核心的發展戰略。
其新興市場的銷售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重點開發印度市場和保持中國市場的相對領先位置。所以,此次豐田在中國目標并不高,到2015年,豐田品牌的銷售不過是135輛,這甚至低于中國合作者的目標。因為一汽豐田已經宣布,十二五規劃要實現100萬輛的目標,廣汽豐田雖然沒有宣布,但是50萬輛到80萬輛是可能的選擇。兩者相加就達到至少150萬輛,可見豐田的保守。相對于中國市場,豐田印度戰略,卻表現出非常積極的姿態,準備進軍過去由鈴木占據的小型汽車市場,以便在印度市場中,保持積極的影響力。印度戰略,應該說是吸收了中國戰略的教訓。應當說豐田過去15年的中國市場戰略,不算成功,第一, 沒有關于中國市場發展的戰略型計劃,整個計劃過于保守,沒有把中國變成汽車生產大國的想法,只是想把中國作為日本的汽車市場看待,現在看來,這是完全的一廂情愿,不符合全球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律,更不符合中國國家的國情,尤其是政府對于汽車產業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之下,豐田在2010年的戰略,應當吸取了這種教訓,進行了適度調整,以便在全球,形成一個有持續價值的合作系統。
從戰略角度評價,豐田未來10年戰略目標,是相對保守的,之所以如此,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豐田希望避免沖突,避免遭遇到世界貿易保護和全球經濟文化與經濟民族主義的打擊,另一方面,則是豐田希望集中精力,繼續保持與控制自己在新能源市場的領先位置,并以此作為不敗之地。因為,在歐美仍然占據世界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豐田銷售數量領先位置,可能常常遭受不公正的攻擊與政府打擊,正如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后,美國的政客和和經濟界,把美國經濟危機的責任,轉嫁到豐田身上,從產品質量和政策法規上,給豐田一痛擊,導致豐田章男先生到全世界謝罪,到美國國會作證與接受質詢,我認為正是這些體會,讓豐田決定,增長從面上還是相對保守一些較好,相對弱勢姿態,可能獲得的利益和好處并不少,多賺錢少出名成為它的很主要目標。正是在這個目標下,一個隱忍前行,要解決世界人民面臨的汽車能源問題,而不是追求保持世界領導位置的豐田形象,躍然而出。好處是,繼續保持世界前三,利潤能力獲得世界第一,同時,為未來二十年奠定基礎。
豐田的韜光養晦戰略,讓我看到了一種隱隱的殺機,在豐田表面上看似保守戰略的背后,其實蘊含的一種非常實際和堅定的鞏固領先者位置決心。對豐田來說,只要守住新能源守住新興市場市場,就能繼續保持豐田的繁榮和發展。世界就這么大,豐田已經是第一,汽車畢竟不能賣到月球上去,所以,對他們來說,控制住新能源,就能保證現有市場相對領先位置,而控制新興市場,則保證不能有趕超者,脫穎而出,兩大戰略落實到位,就足以支承豐田的發展。但是,就中國汽車來說,這種戰略,確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如果中國企業采取豐田守正戰略,可能是死路一條,因為,面對已經占據制高點的豐田,如果不能出奇,不能創新出一套有效的方法,抓住對方軟肋,實現突破性的進攻,被占據的世界汽車市場,其實未來沒有中國汽車產業的位置。
如果學習豐田,可能要反著來。守正做好基礎,出奇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