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俏江南又要啟動上市了。早在去年3月,俏江南就向中國證監會提出了上市申請,計劃在A股上市,不過,由于證監會大幅收緊餐飲企業上市規定,俏江南最終無緣A股。這次,俏江南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材料,準備在香港上市。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曾宣稱,要在5年內新開500家門店,“下一個十年,當你去巴黎、米蘭、紐約,你在任何商務的角落,都會看到俏江南;下一個十年末,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
俏江南開店成本應該在1000萬元以上,如果要實現5年500家店的目標,至少需要50億元以上的投入,這顯然不是俏江南自身能夠完成,必然離不開雄厚的外部資本支持。
但截止2011年底,俏江南全國分店總數僅為60家,與“百店夢想”差距甚遠。而事實上,俏江南2008年新開直營店8家,2009年新開分店3家,2010年新開20家門店的計劃也遠未達到,2011年新開了11家分店。俏江南營運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俏江南將在全國新布局22家門店。這與“百店夢想”也差的遠了點。
目前,俏江南發展資金相當緊張,因此,融資迫在眉睫。
俏江南希望通過上市來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去年3月,俏江南計劃在A股上市,但最終夭折。俏江南董事長張蘭事后表示,A股上市遇挫不會動搖俏江南5年內門店數增至500家的目標,未來不排除重新進軍資本市場的可能。
最近,瑞銀證券的相關人士證實,俏江南將于今年二季度在香港掛牌上市,融資規模為3~4億美元。
俏江南去香港上市,實屬無奈之舉。
一般來說,企業上市的目的有三個:第一,打開了一個持續融資的渠道,企業上市后可以源源不斷地從股票市場獲得發展資金;第二,企業家個人財富也能夠得到充分體現;第三,證明企業實力、提升企業形象,企業上市具有很強的品牌和廣告效應。
相比內地A股上市,香港上市在上面三個方面都相形見絀。大家知道,相比A股市場動不動就30倍、40倍的市盈率,香港股票市場的市盈率往往只有十幾倍,甚至不足10倍。這么低的市盈率,上市融資的成本就很高,同時,企業家持有股份的價值也大大降低,因此,融資渠道和企業家財富效應都要查很多。比如同樣是內地餐飲企業小南國,規模和市場定位都與俏江南頗為相近,去年計劃在香港上市,但最后估值的市盈率大概在16倍,企業家覺得實在太低了,最終放棄了上市。
另外,俏江南的店主要都是在內地,香港上市對于俏江南的品牌和廣告效應根本沒法與在國內上市相比。
那么,如果不去香港上市,俏江南還有沒有其他的融資方式呢?
另外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就是PE融資,也就是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融資。但是去年發生的一件事情,事實上把俏江南的PE融資之路堵死了。
俏江南與鼎暉的反目
2011年8月30日,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公開對媒體發表言論稱:“引入鼎暉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誤,毫無意義。”
這番激烈言辭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關于俏江南與其投資者鼎暉之間有矛盾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曾經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為何突然反目?其實原因就在當年投資協議里的回購條款。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張蘭一方面為了緩解俏江南發展資金的壓力,另一方面希望在這個價格低谷時期抄底一些物業,于是決定引入外部投資者。
當時有20多家PE競相投資俏江南,最后俏江南選擇了知名PE鼎暉。其后,鼎暉向俏江南投資2億元人民幣,獲得了10.526%的股份。這表明,當時鼎暉對俏江南的估價已經高達20億人民幣左右。
這個數字是俏江南2009年全年凈利潤的15倍,在當時的PE圈中可謂是“天價”。獲得了這筆投資之后,俏江南便和鼎暉一起朝著上市的目標共同努力了。
鼎暉作為PE,是金融投資者。金融投資者與產業投資者的一個最大區別在于,金融投資者的投資在若干年以后是要退出的,也就是要把今天投資的股權在若干年后以更高的價錢賣掉并獲利。其中一個最好方式就是所投資的企業上市,然后在二級市場上高價變現。
因此,鼎暉投資俏江南時,雙方約定在2012年底前把俏江南做上市。俏江南與鼎暉“反目成仇”的導火索,就在于俏江南國內上市受挫。
我們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鼎暉作為本土PE界的領頭羊,投資俏江南付出了“天價”,因此必然會附有有利于自身的條件的。
在鼎暉與俏江南的投資協議中,有一項對賭條款,雙方約定,如果俏江南不能上市,鼎暉有權退出投資,并要求俏江南的原股東高溢價回購鼎暉的股權。據張蘭自己透露,鼎暉要求的是投資價格雙倍回購。因此,當俏江南上市受挫后,鼎暉就要求張蘭高價回購股份。
張蘭和鼎暉都是股東,但是企業上市受挫,鼎暉不但不同舟同濟,還雪上加霜,本來企業發展就缺錢,現在還要拿出4億資金來回購鼎暉的股份。于是,張蘭就忍不住就公開在媒體上指責鼎暉了。
事實上,張蘭此舉某種程度上把俏江南的PE融資之路給堵死了,你想,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還有哪家PE還愿意投資俏江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