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騰訊股價再度上漲破頂,市值突破3萬億港元。騰訊從創業初期瀕臨變賣的危局中走出,到如今成為全球互聯網公司巨擘。它抓住過哪些機遇?經歷過怎樣的掙扎?又掉進過哪些坑?
為此,我們特意收集、整理了騰訊18年發展史上的20個小故事,以饗讀者:
1、馬化騰最早想出的注冊名是“網訊”,就是網絡通訊的意思,第二備選的是“捷訊”,第三個是“飛訊”,第四個名字才是騰訊,因為前幾個名字都在工商登記不下來,于是騰訊就叫了騰訊。
2、QQ(當時為OICQ)第一個版本只有220kb,當時普遍的上網寬帶是14K、28K,54K就是很快了,普通ICQ軟件體積為3~5MB,下載一個軟件要幾十分鐘,而用戶下載QQ只需5分鐘。
3、在張志東閉門研發的同時,曾李青說服“老東家”深圳電信出資60萬元,并提供服務器以及寬帶,以“聯合立項”的方式參與QQ的研發推廣,QQ也找到了發布平臺。
4、QQ的logo最初是一只尋呼機的樣子,創始人大多傾向換成企鵝圖標,馬化騰決定把圖標掛到網上讓用戶決定。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一次把品牌logo的決定權交給用戶,最終“企鵝”取代了“尋呼機”。
5、在騰訊最掙扎的時候,馬化騰先后找了4家公司談判購買騰訊的事宜,都沒達到預期底線,而沒有達成。為了籌劃資金,幾位創始人不得不腆著臉四處找朋友借錢。馬化騰向朋友提出,能否用騰訊的股票來還債,他們都婉拒了,甚至有一位慷慨地說:“你真的沒錢了,不還也可以,不過我不要你的股票。”
6、在遞給IDG的商業計劃書上,馬化騰和曾李青將騰訊估值為550萬美元,被王樹問及:“騰訊憑什么值550萬美元?”馬化騰回答:“因為我們缺200萬美元”。因為轉賬手續復雜,騰訊又亟需資金補血,王樹托朋友先墊資450萬元給騰訊救急。
7、美國判定騰訊將 OICQ.com和OICQ.net 域名歸還給美國在線公司,正當大家苦惱于用什么名字來代替OICQ時,吳宵光在公交車上聽到QQ這個名詞,回到公司說起此事,立即得到馬化騰的肯定,從此定名為QQ。
8、以30萬元買斷企鵝形象的東利行,于2001年10月在廣州開出了第一家“Q-GEN"專賣店,專門出售騰訊企鵝品牌的服裝、玩具和手表,騰訊抽取10%的授權費,后來三年里東利行相繼開出了199家專賣店。
9、當QQ每天新注冊人數達到100萬,騰訊開始對用戶注冊進行限制,同時用戶注冊時需支付一定費用,但很快引起用戶不滿,并有網友發帖《騰訊QQ,你做得太絕了!》。由于朗瑪UC、網易泡泡等產品的上線,馬化騰如夢初醒,決定重回免費之路。
10、騰訊于2003年即引進第一款網游《凱旋》,并公測版發布,但是在12小時內脆弱的服務器即被撐垮。因為《凱旋》所采用的3D技術,對電腦配置及網絡寬帶的要求相當高,這對當時的網絡環境提出極大的挑戰,盡管多次對服務器進行優化,仍無法保證游戲的流暢性。
11、在2004年集體上市熱中,騰訊不是耀眼的一家,在香港開市股價表現不錯,一度最高曾見4.625港元,午后即遭大規模的拋盤打壓,收盤時跌破發行價。絕大多數購買騰訊股票的股民在第一個交易日就選擇了拋售,很多年后,他們將為之懊悔不已。
12、為騰訊上市立下汗馬功勞的劉熾平,于2004年12月正式加入騰訊,并得到一個專設的職位:首席戰略投資官(CSO),“土鱉+洋龜”結合產生的化學作用開啟。當陳一丹很抱歉地告訴劉熾平,他在騰訊得到的薪水將要比在高盛少2/3時,劉熾平笑著說:“也許哪一天,騰訊的股票會上漲100倍哩!”而事實上,騰訊的股票何止上漲了100倍。
13、2004年4月的一天,馬化騰把增值開發部經理任宇昕叫到辦公室,問到:“現在有兩個業務模塊,增值業務或游戲業務,你選哪一個?”任宇昕選擇了在騰訊內部剛起步的游戲業務。自《凱旋》失利后,任宇昕又指揮著“業余部隊”,開始了與盛大、網易等公司的游戲市場爭奪戰,憑借輝煌的戰績,任宇昕成為中國游戲市場的一號人物。
14、騰訊于2005年3月宣布正式收購張小龍研發的Foxmail,完成了騰訊史上第一次收購案。由于張小龍不愿意到深圳工作,馬化騰做出讓步,成立廣州研發中心,由張小龍出任總經理。而日后幫助騰訊坐穩社交類頭把交椅的微信,即是出自廣州的張小龍團隊,張小龍后來也被成為“微信之父”。
15、當年微軟的MSN給騰訊帶來極大威脅,而由于國際跨過公司普遍在中國的“水土不服”,及其他原因,MSN最終沒能成功狙擊騰訊。不過,帶領MSN與騰訊“作戰”的熊明,離開微軟后帶著舊部鄭志昊和殷宇加入騰訊,在騰訊的最高管理層出現了第二張國際公司的面孔。
16、騰訊于2008~2009年三戰龐升東的51,經歷了“技術流戰爭”、“網吧爭奪戰”以及對QQ外掛的遏制,期間騰訊多名員工跳槽到51,并且迫使騰訊對QQ空間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掃地式速度優化。最終,51不僅在QQ外掛的官司中敗訴,在中國社交平臺爭奪戰中也徹底被邊緣化。
17、《開心農場》于2009年5月在QQ空間上線,第一次完成外部程序進駐QQ空間,之后發生的景象出乎所有人的預期。上線第一天,天量級的用戶流量,一下子就把服務器撐爆了,在騰訊史上從來沒有過先例,《開心農場》的研發團隊“五分鐘”,不得不把服務器的管理權限讓渡給騰訊。
18、2010年7月,《“狗日的”騰訊》刊登在《計算機世界》周報封面,它如同一片不容爭辯的“檄文”,充滿了業內一片對騰訊的指責謾罵。騰訊陷入空前的輿論圍攻之中,馬化騰在騰訊緊急召開的總裁辦公會上,喃喃自語:“他們怎么可以罵人?”騰訊的高管們不知道,此時距離著名的3Q大戰還有兩個月。
19、2010年11月,歷時三個月的3Q大戰以360敗訴告終。盡管在法律層面上,騰訊取得了全勝,可判決對兩家公司均不構成實際的利益影響。相比較,360的冒險取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大戰后360用戶反而增加,并迅速啟動上市計劃,后一躍成為市值第三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20、雷軍的小米僅用了一個月的開發時間,就發布了中國第一款模仿kik的產品——米聊,而此時張小龍團隊才剛剛立項不到20天,距離微信第一代上線還有40多天。與微信的賽跑中,雷軍團隊表現出極強的戰斗力,然而因為一些基礎性能力的薄弱,米聊沒能贏得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