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互聯網的沖擊,大型超市目前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但為什么便利店卻還在持續增長呢?
那是因為便利店通過距離上的近,去抗衡了互聯網物流的快,京東的物流再快,也只能上午訂,下午到,可是我現在就要吃冰激凌怎么辦呢?答案是下樓去便利店買。
所以就在電商攻城略地的同時,線下便利店卻在互聯網面前挖出了一條長長的護城河。
但是,這條護城河有多可靠呢?
便利店傳統優勢,逆向整合互聯網
線下便利店的護城河,其實說白了,就是時間和距離。而時間又是最重要的,因為距離近其實就是解決了時間短的問題。
我們家今晚吃餃子,突然發現醋沒了;中午突然想吃冰激凌;今天天氣不錯,要開車出去爬山,要買點水和面包,所有這些場景,都必須在30分鐘甚至20分鐘內獲得解決,也就是我從我們家走到500米范圍內的便利店的往返時間。
而互聯網的物流有多快呢?
普通淘寶,3天左右;
順豐次晨達,夕發朝至;
京東自營,上午訂,下午到;
以前的快書包,3小時送書到家;
愛鮮蜂速達便利店,1小時送貨;
美團外賣,30~60分鐘;
叮當快藥,核心區域28分鐘送達。
但即使最快的這個,也無法與普通的便利店對抗,如果把送貨時間壓縮到20分鐘以內,物流成本就會非常非常高。
有時候,一個目標無法達成,可能不是人員問題,畢竟BAT不缺牛×的人;也不是實力問題,好多公司錢花得跟淌海似的;可能也不是態度問題,創業公司里普遍的干勁還都不錯。
這是戰略問題,在商業上,戰略是最基礎的決定因素,戰略規劃了成功的路線。而制定戰略,又有個視角的問題,有時候視角一變,立刻會豁然開朗。
直到20世紀初期,人類的大多數軍隊作戰方式都是縱隊行軍配以戰線作戰,歐洲各國在20世紀初期還都迷戀塹壕戰和騎兵,但是在1917年11月康布雷戰役中英國人就首先采用了用坦克突破敵人防線的戰術,結果一舉突破德軍9公里的縱深防線。后來在二戰中,德國將坦克突擊演變成著名的“閃電戰”戰略。
士兵還是那些士兵,只是沖鋒的方式和工具變了,這就是視角的轉換。
我們看到,在之前的互聯網改造便利店的過程中,一直試圖用一種互聯網組織去武裝既有的便利店,這與美團外賣的模式有點像。但是外賣消費集中、需求高頻,跟便利店還是有差異的,所以這條路嘗試下來走不通。
既然傳統的軍事中載具和武器可以合體成一種新式武器“坦克”,那么外賣和便利店能不能直接合體,成為一種新式便利店呢?
當然可以,這就是叮當來啦互聯網便利店的模式。
與那些致力于改造傳統便利店的互聯網精英們不同,叮當來啦的創始人楊振華其實最早是在廣東惠州本地開餐廳的,積累了一些線下連鎖經營的經驗后,兩年前開始做網絡便利店,名字叫叮當來啦。
扎實基地市場,解決“最后一公里”
叮當來啦怎么做的呢?
首先它是按照開便利店的模式去開店的,社區商務的核心距離是不超過1公里,叮當來啦開店的密度是周邊500米,它跟美團外賣和愛鮮蜂不同,因為它有自己的線下店。
那么它的運營模式是什么?
首先是實體便利店,商品目錄與7-11、全家等傳統便利店相同,但區別在于,它選擇樓上開店,而非底商。這樣的好處是,它會節省下至少50%的店租成本,因為不管是寫字樓還是住宅小區,底商的租金是最高的。
比如我家之前的小區,在北京東四環附近,2012年小區入口50平方米左右的底商,租金大概是10萬元一年,而同樣的小區內的60平方米左右一居的租金,只有4萬元一年。省下的租金就可以補足多雇傭外送員的費用。
其次,它的交易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通過線上App或者公眾號下單,由所在范圍內的便利店直接送貨,絕大部分區域保證19分鐘送到。一種是直接到店購買,目前到店購買的成交量在30%左右。
開店密度是周邊500米,人員配備上,一個店長加2~5名送貨員即可。
叮當來啦初期在惠州開始營業,開出前10家店用了1年的時間,因為前10家店營業的火爆,后期通過加盟店的方式4個月的時間就在惠州開了146家店(有人實際加盟了兩家合并為一家,所以實際店數為130家)。
2016年則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開始延伸,目前廣州、深圳已經各開了5家門店,叮當來啦月流水達到1600萬元。
值得說明的是,創始人楊振華完全沒有互聯網背景,所有經營資金都是自己投入,至今沒有拿風投的一分錢。
看起來,這個方式也并不復雜嘛,為什么別人沒做起來或者不能做?
叮當來啦恰好具備一些做好互聯網便利店的綜合能力。
1.線下經營能力。創始人楊振華最早就從事線下連鎖經營,積累了這方面的經驗,目前他還有一個連鎖的美甲店“白雪公主”在經營。
2.初期從線下到線上的獲客能力。叮當來啦第一年時間只開了10家線下店,在沒有形成網絡效應的時候,如何讓一個通過App下單的便利店存活并發展,需要非常高的技巧,而叮當來啦團隊確實具有這種讓便利店開一家火一家的能力。叮當來啦的線下活動,一年總有幾次刷遍惠州朋友圈。
3.招商加盟經驗和能力。
4.物流、采購和供應鏈能力。對傳統商家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基礎能力,但是對于殺入實體店的互聯網分子來說,卻可能是最弱的一項。
5.互聯網技術和經營能力。或許叮當來啦并不是技術最牛的互聯網企業,它卻可能是便利店里最懂互聯網的。
所以說,并不是叮當來啦哪方面的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在于他們團隊的能力更加平均,沒有短板,恰好網絡便利店就是需要一個沒有短板的團隊。
和那些還沒成立公司就拿到風投的互聯網創業者不同,楊振華是用自己的時間、資金、團隊,投入兩年時間,鋪陳出了網絡便利店的業務模式。
我常常跟楊振華聊起是否要融資的事,他的反應是,自己不太熟悉那種靠一張嘴就能忽悠來千萬投資的創業模式,自己做生意向來是踏踏實實先賺錢。
如今的叮當來啦已經在互聯網“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交出了一份答卷,這份答卷是用兩年時間,真金白銀投入和幾十人的團隊拼出來的。如果創業公司需要BP的話,這就是最好的一份BP。
當叮當來啦在一個城市中以500米周邊為范圍鋪設一個個便利店的時候,所有快遞上門送貨時間將可能低于30分鐘,它在未來將是一個極其有價值的物流網絡。
對于那些虎視最后一公里商機的互聯網大佬如京東,叮當來啦或許值得關注。
給便利店帶來了哪些新的想象空間?
對于叮當來啦,我認為它未來的想象空間非常大,一個是橫向的,一個是縱向的。
縱向的空間,就是地面推土機式的向其他城市轉移,目前深圳、廣州、佛山、東莞都已經開始動作,面向全國其他城市的代理招商也行將開始。這是一個把現有業務慢慢深耕下去的做法,很容易理解。
橫向的空間,這個很有意思。
有一天楊振華跟我說,他們準備做開鎖的業務,已經拿到了開鎖業務的經營許可,開鎖的師父們也都請到了。
我很驚訝,為什么要做開鎖業務呢?
他說你不知道,光惠州這樣一個接近500萬人口的城市,一年開鎖的業務就有幾千萬元,而且利潤非常高。以前的開鎖行業,是沒有全國性巨頭的,每個城市大概會有一個最大的開鎖公司,它把持了這個城市最好的電話號碼,比如010-8888888這樣的號,這個超級號碼就是他們的流量入口,可以霸占很大一塊業務。
而開鎖行業因為是一次性買賣,復購率幾乎沒有,賣家往往選擇欺騙和隱瞞的手段變相獲得巨額利潤,口碑都很差。
而現在,叮當來啦遍布整個惠州城,有品牌效應,便利店是持續經營,它發展一個便民業務有著天然的優勢,我們決定從開鎖業務開始。
我聽了他的解釋,恍然大悟,原來一些不起眼的行業竟然這么深的水。
而且,原來一個便利店有這么多想象空間。
2017年2月23日,叮當開鎖正式營業,到今天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楊振華預計的是,在惠州達到年利潤1000萬元左右。
當然社區商務這種模式,還給叮當來啦預留了更多的業務空間,尤其是當建立更強大的便利店網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