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豆奶,歡樂開懷”,但“豆奶大王”維維股份怎么也樂不起來。
創立于1994年的維維股份開創了豆奶這一新品類,1997年銷售額達13億元;2000年成功上市并融資超過10億元,當時市值約66億元。
2015年,維維股份實現營業額33.88億元,剔除白酒與牛奶業務后豆奶收入竟然還是19年前的13億元;2016年12月6日公司市值118億元,16年間升幅不到80%。
一、維維股份積極擴張卻收效不佳
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次年維維股份營業額猛跌到9億元。公司決策層清醒地意識到產品單一化的抗風險能力差,企業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
(一)乳業業務
2002年收購珠江特區牛奶公司和新疆呼圖壁怡然乳業公司,投資4000余萬元在呼圖壁建起千頭養牛場,投資1.6億元成立西安維維乳業有限公司,收購西北規模最大的萬頭奶牛場。
(二)白酒業務
2006年投資1.16億元控股雙溝酒業,3年后以3.98億元賣出;2009年斥資3.48億元收購湖北枝江酒業51%股權,2012年出資3.57億元收購新貴州醇酒廠。
(三)房地產業務
2007年,維維股份依托中糧進軍房地產領域(出資4000萬元持股40%),一年后卻一拍兩散。2013年,維維股份投資8000萬元(控股80%)加大房地產業投資力度,2016年底便轉讓給了控股股東維維集團。
到2015年,維維股份的多元化“版圖”成型了,涵蓋飲料、白酒、乳業、食用油、房地產、貿易和茶葉等。奇怪的是,在這白酒行業的“黃金10年”期,維維股份并購來的白酒業務卻每況愈下。2005年,隨著整個乳制品行業進入寒冬期,維維股份的相關業務長期萎靡不振,以至于2016年決定壯士斷腕。
二、維維股份多元化PK承德露露專業化
不難看出,營收占比三分之一的傳統豆奶貢獻了過半利潤,白酒業務的利潤率與同行相比委實難堪,消耗大量資源的乳業與房地產貢獻微不足道,維維股份的多元化無疑很不成功。
1997年上市的承德露露始終不改初衷,2015年營收中杏仁露占比達99.9%,真可謂一款產品打天下。
對比雙方近五年的主要財務數據,明顯看出承德露露業績表現明顯高出一籌。
在總營收方面,維維股份始終高于承德露露,但自2012年達到頂峰后便一路下滑。
在凈利潤方面,維維股份于2009年達到頂峰,次年開始便波動劇烈;承德露露于2010年超過維維股份且一直呈快速增長態勢。
從2007年到2015年,承德露露的營業額從13.94億元穩步增長到27.1億元,幾乎是翻一番;而凈利潤從0.87億元直線增長到4.6億元,增幅達429%。
同期,維維股份的營業額從31.81億元增長到38.88億元,基本是原地踏步(2012年達到頂峰58億元后就一路下滑);凈利潤從0.86億元僅僅增長到1.02億元,8年增幅不到19%。
一句話,2015年,承德露露總營收只是維維股份的80%,凈利潤卻是對方的450%,盈利能力反差可謂巨大。
這就是實證:(不成功)多元化擴張的業績表現,明顯不如專業化。
然而,從2016年12月6日的市值來看,承德露露的115億元與維維股份的118億元簡直是驚人的一致。
這就是說,雖然承德露露的盈利能力遠高出維維股份,但資本市場的評價估值卻沒有差別。看來,一款產品打天下的高度專注也難以博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近三年來,承德露露的銷售額始終徘徊在27億元上下,的確增長乏力。
三、什么樣的多元化擴張容易成功?
對企業來講,發展就是不斷擴張,一味聚焦只能是作繭自縛。問題是多元化的規律何在?什么樣的擴張路徑更容易成功呢?
從核心能力理論出發,企業應圍繞自身的核心能力實施同心多元化。娛樂王國迪士尼以兒童娛樂為圓心,延伸出動漫電影、影視傳媒、主題公園和紀念品等業務。
從產業邊界的動態理論出發,業務擴張的跨度越小則成功概率越大,反之則失敗機會越多。譬如,本田公司從摩托車生產起家,逐步向汽車、游艇(發動機)和私人飛機等領域進軍,可謂合乎規律的擴張路徑。
當初,維維股份走向多元化的確事出有因。
相對來講,房地產業跨度過大,維維股份兩次進入、又先后退出當屬情理之中。白酒業務本身并非飲料或食品行業,營銷渠道和管理模式也相差也不小。
至于與豆奶跨度最小的牛奶業務為何沒有做好?除了可以推想的自身經營管理問題外,畢竟先有伊利與光明的一手遮天,后有蒙牛的強勢崛起,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加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維維股份也算生不逢時。
鑒于產業不相關多元化的擴張教訓,2016年初,維維股份提出了“大農業、大糧食、大食品”的新戰略,即圍繞農業產業走縱向多元化之路。
然而,“三大”的產業邊界太寬泛了,簡直可以與中糧等巨頭相媲美,維維股份的立足點和突破點何在?
這種單一產業內的縱向一體化或多元化,成功概率依舊難以恭維。
那么,維維股份的多元化擴張路徑究竟應如何優化選擇?
“經常用腦,請喝六個核桃”。1997年成立的養元公司,2005年創立“六個核桃”品牌,2013年銷售額突破30億元,2015年銷售額據稱達150億元。
不難發現,豆奶與杏仁露、核桃露一樣,同屬于植物蛋白飲料。承德露露崛起在先,維維股份難以奪其鋒;但如果向核桃露方向擴張,或許可與河北養元一較高下。
更進一步,在豆奶、杏仁露與核桃露“三巨頭”鼎立之際,能否開發出其它可產業化的植物蛋白飲料新品類,值得維維股份們認真思考。
思路決定出路。這就是戰略的價值所在,也是難點所在。
(作者裴中陽為北大縱橫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