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個非常流行的段子,一些大學生天天翻圍墻走,有一天校長問:你們為什么天天爬墻,不走大門?學生們沖校長說: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
以“不走尋常路”為人熟知,曾被譽為“中國服裝界的黃埔軍校”的美邦服飾,在近期連續幾則公告之后,陷入輿論的風暴眼中。
1500家門店倒閉
美特斯邦威破產在即?
曾經,印著““Meters/bonwe”標牌的衣服,在魔都君這樣的一些小鎮青年的心里是個“名牌”。那個時候,阿迪達斯和耐克還沒有在我們小縣城出現,倒是例如美邦、真維斯、以純這樣的國內的很多服裝牌子處處可見。
1963年,周成建出生在浙江青田縣黃垟鄉石坑嶺村。在這個貧窮閉塞的村子里,父親的雜貨鋪給他的童年注入了朦朧的商業意識。13歲時以數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中學后,作為農民的兒子,他經常受到欺負。一個城里的孩子用圓珠筆狠狠扎進他的后背,有兩三厘米深。
越自卑,越想證明自己。也正是想擺脫農民身份,他學習裁縫手藝,到創立品牌時,為擺脫老土,將名字稱為美特斯,最后則發展為美特斯邦威。
1995年,周成建在溫州五馬街開設了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專賣店。所以美邦的上裝經常會出現“since1995”的字樣。【制造業電商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註】
那個時候人們做生意的渠道并不多,美邦經常在央視大平臺打廣告,知名度一下子就起來了,各地招加盟代理非常容易。這也是美邦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美邦采用的是加盟店模式,內部人還引以為傲的稱為“借網捕魚”。根據區域不同,每年分別向加盟商收取5萬到35萬的加盟費。
他將生產交給代工廠,將拓展的任務交給經銷商,自己負責設計和品牌營銷。這個模式被稱為輕資產模式,借著它,周成建在全國開始擴張。
美邦的門店規模成倍的增長。從1995年至2003年,美邦的專賣店遍布各個大中小城市,擁有了近1100多家的專賣店。到2012年達到了最大,門店數量高達5220家。
05年的時候,美邦不惜豪擲千金,在上海總部修建了美邦服飾博物館,收藏了大量民族服飾和服裝史料,為中華民族服飾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美邦服飾博物館內景
2008年,美邦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周成建給深交所一臺鍍金小縫紉機作為禮物,并立下豪言今后要做全中國全世界的裁縫。他還把國外快時尚品牌ZARA作為榜樣,希望未來美邦可以超越它。
上市之后,股票逆市大漲51%,周成建及其女兒身家合計超過160億元,成為中國服飾業的首富。
而兩位赫赫有名的企業家——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和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更是為美邦的上市增光添彩。據稱,王石一直是周成建的好朋友,牛根生則是周成建長江商學院的同學。兩位彼時擔任了美邦的董事。
“根據美特斯邦威的財報,僅今年上半年,美邦的凈虧損達到了6019.08萬元,年度虧損超一億元,3年時間關閉1500余家門店。”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曾經是聞名全國的的服裝業領頭羊,卻在這幾年逐漸被人淡忘,以至于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都會愣一愣。
曾經的行業龍頭走下神壇,美邦的興衰,可以說是整個服裝行業,在大互聯網大電商時代的困境縮影。
縱觀美邦的失敗的路徑,魔都君總結兩個原因:一是國外品牌沖擊,二是互聯網的沖擊。
從數據上來看,2011-2012年間是美邦發展史上的一個“拐點”。
畫虎不成終類犬
庫存量驚人,周轉周期長
眾所周知,ZARA 是快時尚的老大,美邦當年就是盯準了 Zara,想要打造一個 中國的 ZARA 。
作為美邦榜樣的ZARA在中國僅有直營店,少量生產,樣式更新非常快,平均兩周就會上新,直營店的模式為快供應鏈的低庫存提供了保障。ZARA還有擁有數量龐大的服裝設計師,從各大服裝周上搜集信息設計款式,保證了ZARA的創新能力。
周成建則堅定的認為“直營店+加盟店”的模式才是最好的,一線城市主做直營店,提升品牌影響力。三四線的城市主要是加盟店,提升市場覆蓋率。
但是結果只落得個 畫虎不成終類犬 。主要原因是 學不到 ZARA 那么精確的數據掌控和分析。所以,到后來美邦還是:我認為用戶需要什么,我就生產什么。而ZARA一直是:顧客需要什么,我們提供什么▼
實質上,美邦雖然說是以ZARA為榜樣,但是實際操作上與ZARA大相徑庭。除了門店規模上的極速擴張,美邦的生產周期則是2個月到3個月的時間,傾向于大量生產。
2015年的時候,美邦的庫存數量已經達到了3761萬件。而ZARA的生產是小批量多款式,周期短,庫存靈活。
美邦把商品放到網上清庫存,但它的傳統渠道都還虧損。
周成建也感覺到了美邦的庫存壓力,有媒體說他狠批下屬“三蛋不一”,即混蛋、王八蛋、瞎扯淡以及不作為。
對此,他否認了這個說法,稱原話是在罵自己,對于媒體報道,他曾反問過媒體:我的形象還不是你們塑造的?
不懂求變,內外夾擊
美邦的代言人從2003年到現在一直是周杰倫,2003年到2011年是周杰倫的黃金發展時期,美邦的營收也是連年攀升,到了2011年,周杰倫重心轉移,曝光度下降,美邦的凈利潤也開始下跌。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周杰倫確實影響了。
美邦的盈利狀況每況愈下,2011年,美邦凈利為12.06億元,到了2015年就出現了1.3192億元的虧損。美邦到了一個急需轉型的關鍵點。
國內原有的美邦、森馬、真維斯這幾個品牌之間的競爭,隨著大量國際品牌的進入,產品和營銷的優勢瞬間就沒了。國內的服裝行業突然就變得緊張起來。
前幾年,國內服裝牌子都大肆擴張,遭遇了外部夾擊,就開始潰敗了。
2008年,美邦還處于鼎盛時期,對于國際品牌的競爭,他們認為不足為懼。
他對媒體曾說“雖然眾多海外的大眾時尚品牌進駐中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消費觀,但相比美邦,他們還缺乏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和研究,或者說還缺乏針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制造業電商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註】
同時,還有一個更兇猛的壓力來自于互聯網。美邦的服裝偏休閑,他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對手,例如H&M、優衣庫,從價位上,這些品牌對美邦已經極具威脅性。同時服裝行業的電商化是最徹底的,電商對美邦服飾的沖擊力并不是一星半點的。
美邦在2010年踏上互聯網轉型之路。相比較其他同類服裝品牌,美邦在互聯網轉型上的舉措可謂行業“先驅”,但效果并不理想。
2010年底,美邦上線電商平臺邦購網,消費者通過這個平臺么可以在實體店內掃碼消費,線上線下互通。但是一年之后,這個平臺就不了了之。
2013年,美邦又計劃啟動O2O戰略,關閉了一些加盟店,增加了1000家直營店。構建情景式購物,引入“一城一文化,一店一故事”理念。運營兩年之后,美邦體驗店的成效不大,客戶寥寥。
縱觀美邦最近三年的表現,周成建無疑正努力做著相反的事。從美邦公告來看,門店數量(包括直營店與加盟店)已從2012年的5220家銳減到2015年的3700家。三年間門店消失了1500余家。
在這場互聯網轉型之戰中,周成建的兒子周邦威,作為年輕一代的力量走到臺前。
2015年,周成建和周邦威共同發布“有范”App。而針對這款APP的推廣,美邦依然選擇燒錢:連續兩季高調冠名互聯網選秀節目《奇葩說》,并且在2016年夏季讓明星李易峰代言。但從市場反應來看,結果并不理想。根據2016年3月媒體報道,“有范”App當時的下載量僅有37萬左右。
2008年,美邦推出了面向白領階層、價格偏高的服裝品牌ME&CITY。為這個品牌,美邦交了6個億的學費,但始終不溫不火。周成建自己總結的原因還是跟專家有關,不過這一次是沒能聽取專家的意見,而匆匆上馬ME&CITY這個品牌。
13年前,周成建跟歌手周杰倫合作,后者成為美邦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這個舉措被業內人士當作一次成功的商業運作。不過,周成建在選擇代言人時,也有走眼的時候。有段時間,ME&CITY找到了林志玲代言。這個語氣嗲嗲的臺灣女性并不符合ME&CITY的氣質。周成建承認,這是他本人無知導致。當然,“無知”也被他當作ME&CITY不能良性發展的原因。
ME&CITY 是美邦08年創立的一個副線品牌,定位是 22-35歲的時尚職業人群 ▼
在創立之初,就大手筆地請來了越獄男主 溫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做代言人▼
前兩年剛出來的時候,各個線的產品做的都還不錯,畢竟舍得投錢,請的都是 國外的射雞濕團隊 ▼
現在去他們大專柜看一圈出來,感覺真是嗶了狗了。撇開產品沒有職業氣息不說,還冒出了眾多匪夷所思的單品。
這兩件Polo衫真是將 線面設計 運用到了極致。當你穿著左邊圖里的polo衫,乍一看,我以為你背了個斜挎包呀,旁友▼
看到了下面這兩件T恤的時候,我感覺我不得不去洗洗眼睛,把幾何視錯和抽象圖案用的太惟妙惟肖了 ▼
好戲不斷,再給你們看一對 濕丟匹德(stupid) 的設計。哈哈,反正我是不會這樣穿著出去的▼
每個品牌的產品都有好有壞,ME&CITY的產品也有很多基礎(正常)款,但是卻在同類品牌圈里喪失了競爭力。對于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我相信更多會選擇真正國際范的 ZARA 或者 H&M 這些品牌。【制造業電商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註】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連續多年凈利潤下滑、庫存高企之后,美邦的股價在2015年股災期間卻一度飆升,最后引得深交所發出問詢函。與此同時,美邦董事長周成建牽涉徐翔案,以及2016年1月周成建和美邦董秘涂珂一度“雙雙失聯”的傳聞,引發資本市場廣泛議論。
今年年初,周成建在一次論壇講話說:“我覺得我過去十年的確讓自己錯位了,讓自己‘出軌’了,沒有專心專注圍繞這個產業、專業,真正用工匠精神做好一個裁縫,所以被市場拋棄。但我堅信,這個拋棄是階段性的,是讓我更加清醒、認真地思考,更加努力做好一個裁縫,讓我自己和美特斯邦威這個企業,贏得社會和消費者更好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