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入頹勢經常“被破產”的索尼,終于可以舒一口氣了,索尼剛發布的2015財年財報顯示,其營收超過8萬億日元(約合5130.9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達1478億日元(約合93.56億元人民幣),實現了3年來首度盈利。而在此前5個財年,索尼凈虧損超過9000億日元(約合569.7億元人民幣)。
過去10年來多數時候都難以盈利的日本電子巨頭索尼能夠迎來業績拐點,這跟新任CEO平井一夫的一系列動作關系很大,改變主要在:放棄消費電子業務,裁員、出售標志性VAIO PC品牌,專注于圖像傳感器芯片、游戲、電影業務——這讓索尼實現了8年來的年度最高利潤,并且股價上漲了約70%。
索尼靠什么賺到的錢?
索尼盈利PS4功不可沒,上市兩年半的PS4正在進入利潤回報期,目前PS4銷量已經突破了4000萬,但對索尼來說,PS4才剛剛開始進入“盈利期”。在最近的索尼日本投資商和分析師大會上,CFO Kenichiro Yoshida預測新財年PS4出貨量將達到2000萬,累計出貨量突破6000萬臺。
索尼對移動業務一直不放棄,它的策略高售價高利潤,索尼移動的單機利潤為26美元(約合人民幣169元),索尼手機利潤是Android廠商中最高。所以最新財報中,雖然索尼移動通訊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4.7%為3,845億日元(32.04億美元),不過利潤同比增長,就是產品高附加值轉化的結果。
總體來看,除移動業務外,索尼的其他幾項核心業務(游戲及網絡服務業務、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部件業務、影視業務)本來就不錯,尤其部件業務一直是悶聲發財的節奏,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都采用了索尼的圖像傳感器,蘋果、谷歌、小米等的最新產品中就能見到索尼傳感器的身影。而且在賺錢的業務上索尼加倍下注,去年12月索尼1.55億美元收購東芝圖像傳感器業務。
索尼有可能再次成為“那個索尼”嗎?
其實對索尼來說,賺到錢并不是很難——索尼人壽是日本十大保險公司之一,還有巨賺錢的電影公司,以及印鈔機攝影器材以及還不錯的游戲機業務。這些都是索尼的現金牛。
但是,挽回頹勢和重現史上那個輝煌的索尼還是兩回事。
雖然實現了三年來首次盈利,但總體上看,為了迅速擺脫泥潭索尼采取的是降低成本、忽視創新的策略,而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重獲得主流地位需要的是創新。
包括索尼前首席財務官及副董事長伊庭保在內的5名索尼前高管曾對平井一夫的上述策略表示質疑,認為其忽視創新,只重視降低成本。現在看來,索尼仍在堅持這一策略。
從根本上說,索尼神話的破滅的原因是“繼walkman和特麗瓏彩電之后再也沒有研發出劃時代意義的產品”,PS4雖然賣的不錯,但它仍然不能改變移動時代人們主要在手機上玩游戲的主流趨勢。
雖然在日本,索尼的智能手機品牌Xperia是僅次于蘋果的流行品牌,但是Xperia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中卻僅僅是表現平平。
類似的,如電子書籍業務、音樂和視頻業務索尼也都有,但它的規模都不夠大,而且發展慢,很難在全球范圍與蘋果等進行競爭。
雖然以電子產品起家的索尼在硬件技術上也不斷刷新著業界的記錄,被粉絲稱為“技術的索尼”,在非民用的專業領域仍保持著巨大的優勢,但這些優勢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不易于察覺。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總結過像索尼這樣的大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們曾經能夠在內部的延續性以及外部的改造之間取得成功的平衡。然而,就算是這樣的平衡也不可能永恒,事實是,日本的內部延續性已經開始變得僵化了。”
而如今,美國蘋果等一批新興企業抓住傳統經濟向新型經濟的時機,不斷創新,通過靈活的管理和組織模式成為行業規則的制定者、并成為領先者。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游戲規則被改變后,在全球范圍內缺乏明星產品、其業務核心仍然是實體產品的索尼,要徹底擺脫頹勢、重回時代主流仍然是件困難的事情。
版權:本作品由作者首發于經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